七下综合复习之诗歌赏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下综合复习之诗歌赏析

七年级下学期综合复习之诗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诗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的尾联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歌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在起首两句提过破山寺后,就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历来是为人传颂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渲染了后禅院花木繁盛,幽深安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抒发的更多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杂念顿消的精神状态。 3.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两句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旨趣。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两句运用对偶,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写出了作者此时性如飞鸟,向往自由,杂念顿消,万事皆空的精神状态。 5.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两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悠扬不尽来衬托禅院的清幽寂静,寄托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登岳阳楼》杜甫 1.杜甫《登岳阳楼》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诗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家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选出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 C.颈联是诗歌的意旨所在,写出了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涕泪纵横。因为他想到了常年不息的战火,想到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3.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个部分,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这两句运用对偶,既是写景,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而又生动。 《蝉》 虞世南 1.这是一首咏物诗,运用比兴的手法,从声音,形状,食性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高”有两层意思: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对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首句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中把“贵”与“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之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3.赏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本句议论,借蝉抒怀:品德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扬。 《孤雁》 杜甫 1.“孤雁”象征诗人自己,全诗表达了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尾联“野鸦”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辈。 2.对于本首诗的理解,以下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B.杜甫《孤雁》一诗中,“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两句从心理方面深切的写出了失群者的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C.颔联境界倏忽开阔,“一片影”与“万重云”相对比,写出了此时此际孤雁的心情惶急,焦虑。又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D.尾联用了陪衬的手法,以“野鸦”陪衬孤雁,感情浓烈,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3.赏析“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这两句运用对偶,诗人以孤雁自比,从心理方面刻画了失群者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情真意切,哀痛欲绝。 《鹧鸪》 郑谷 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发游子的乡愁旅思。 2.颈联紧承上联的“啼”字而来,两个虚词“乍、“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