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古代关于毒蛇与蛇伤防治的知识
科技 我国古代关于毒蛇与蛇伤
史话
防治的知识
赵 尔 宓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我国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丰富
的文化、科学财富。在关于毒蛇与蛇伤防治方面,也积累了
大量的知识。目前,仅从前人遗留下来的浩瀚的文献中,发
掘出一鳞半爪,以见其一斑。文中引用错误或不恰当的地
方,恳请读者予以指正。现就以下四方面略加介绍。
一、对毒蛇种类的认识
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两世纪,两周的诗歌集《诗》小
雅·斯干篇中有“维虺维蛇”句;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
写成的《山海经》一书的南山经中曾数次提到蝮虫。据考
证,虺与蝮是两种毒蛇(请参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
年4期18— 23页“《本草纲目》药用蛇类名称考证”一文),
但上述两书都没有明确指出它们是毒蛇。公元前300多年到
200多年期间成书的《楚辞》,才较明确地将蝮(按:即今
· 74 ·
蝰科、蝮亚科的尖吻蝮)作为危害人类的毒蛇提出来。如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兮……蝮蛇蓁
蓁……。”又如《楚辞·大招》:“魂乎无南,南有炎火千
里,蝮蛇蜒只……。”到西汉·刘安主撰《淮南子》(公元
前120年左右)说林训中有“蝮蛇不可为足”句,据集解:
“蝮蛇有毒螫人,不为足,为足益甚。”显然已经知道蝮是
毒蛇,毒蛇如有足,犹如为虎添翼,危害岂不更大!再如西
汉·桓宽《盐铁论·险固》(公元前80年前后)有“蝮蛇有
螫,人忌而不轻”句,就更明确地提出蝮是毒蛇了。
除蝮之外,毒蛇还有虺或蚖(按:即今蝰科、蝮亚科的
蝮蛇)及青蝰或青条蛇(按即今蝰科、蝮亚科的竹叶青或青
竹蛇)。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名医别录》中记:
“蝮蛇,黄黑色如土,白斑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
毒与蚖同。蛇类甚众,惟此二种及青蛙为猛,不即疗,多
死。”此外,还知道眼镜蛇也是一种毒蛇,清·方旭《虫荟》
一书引《公余杂志》记:“眼镜蛇长六、七尺,头上有鳞甚
大,颈能伸缩,两目如镜,产台湾及高丽。又名高卑蜡(按:
系眼镜蛇的英文名Cobra的译音),啮人不治。”
尖吻蝮、蝮蛇、竹叶青与眼镜蛇都是我国分布较广、较
常见、危害也较大的几种毒蛇,所以,也最先为大家所熟
悉。
二、对毒蛇危害的认识
毒蛇的毒在哪里?恐怕直到现在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弄清
楚的。最普遍的一种误解是认为蛇毒在经常从口中伸出的分
叉的舌头上面。其实,我国古代已经知道蛇毒存在于毒蛇分
· 75 ·
泌的唾液中。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已引证“蛇毒在
涎”的提法,并进一步阐述说:“弄蛇洗净涎,则无毒也。
蛇涎著人,生蛇漠疮;吐涎成丝,能害人目。”
关于某一毒蛇对人的危害情况,也有不少精辟的描写。
兹举数例:
晋·葛洪(公元281-361年)《肘后备急方》中已有竹
叶青蛇咬人的介绍:“虵(按:蛇的异体字)绿色,喜缘树
及竹上,大者不过四、五尺,皆呼为青条蛇,人中立死。”
葛洪晚年曾到广东罗浮山炼丹,广东山区竹叶青(广东习称
青竹蛇)较多,所以他有许多观察实践。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政论文章《捕蛇者说》是大家
较熟悉的。就在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他还写过一篇《宥蝮蛇文》,以极其简洁精炼的文字,把尖
吻蝮的形态,习性及毒性,叙述得栩栩如生。文章说尖吻蝮
“目兼蜂趸,色混泥涂,其颈蹙恧,其蝮次且,褰鼻钩牙,
穴出榛居,蓄怒而蟠,衔毒而趋”,是多么形象逼真啊!
宋·李昉《太平广记》(公元981年)关于尖吻蝮的危害
情况,写得也很生动。他说:“岭南五溪、黔中皆有毒蛇,鸟
头反鼻,蟠于草中,其牙倒钩,去人数步直来,疾如激箭,
螫人立死。中手即断手,中足即断足,不然则全身肿烂,百
无一活,谓蝮蛇也。”其实,我国的剧毒蛇种类较多,尖吻
蝮并不是最厉害的,为什么古人关于它的记载较多呢?大概
由于尖吻蝮的出血毒较严重,特别容易引人注意的缘故吧。
三、关于毒蛇咬伤的防治
谢汉诺夫在给《苏联医学大百科全书》撰写的“爬行动
· 76 ·
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