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隐私和隐私权》教案已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隐私和隐私权》教案已修改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中心校:炜 小游戏: 假如你是一名小记者请你用书本卷成话筒采访你的同桌。采访问题是: 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别人侵犯过你的哪些隐私?谈谈当时的感受。 2、你是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的? 1.情景导入——“隐私知多少” 活动内容:故事描述——小隐和思思是好朋友。一天,小隐看到思思在写什么,就好奇地问:“你在写什么啊?”思思犹豫了一下,说:“你看吧!”……原来上面写的是思思的一个好朋友盼盼的事情。盼盼的爸爸妈妈昨晚又吵架了,还吵得很凶,盼盼只好躲到思思家做作业。思思正在考虑这件事要不要告诉老师。小隐说,这事一定要告诉老师。思思同意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去找老师,老师听了之后,问思思:“盼盼家住哪里?家里的电话是多少?我马上和她父母联系”……设问:①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隐、思思和老师的做法?②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发生的类似事件中,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并让学生从中了解什么是隐私,隐私包括三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和私人领域。 教师行为:描述故事,组织讨论,引导学习什么是隐私,哪些属于隐私等,并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2.情景二——“隐私就是丑事吗?” 活动内容:故事描述——小隐班来了个新同学小红,小隐主动和她交谈,并问她家的电话号码,父母工作,家住哪里等,想和她做朋友,也主动告诉了小红自己家的这些情况。可小红说,这是我的隐私我现在还不想告诉你?于是有同学给小隐打抱不平地说:“我们这么小,怎么可能有隐私呢?不告诉我们肯定是有些见不得人的丑事不肯跟我们说。”设问:①“隐私就是丑事吗?”②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样处理这一议论? 设计意图:对故事有个延续,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瞬间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活动,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对隐私应有一种态度。并找到一些正确对待隐私的思想。 教师行为:故事描述,引导分析,正确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隐私意识和态度。 教学建议:老师在第二问中,可以设置A:小红告诉了同学想知道的情况。B:小红就是不告诉同学。让学生在选择中去学会分辨、学会思考?然后老师加以引导,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隐私。 隐私的含义 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 一为“隐”, 二为“私”。 “隐”及隐藏, 是当事人不愿公开, 不愿让他人介入, 或不宜公开, 他仍不宜介入的事情。 “私”及个人之事, 与“公”相对应, 是指纯粹个人的,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 教你招: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习题设计 1.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  )追究 A.领导  B.群众  C.法律 D.纪律 2.下列选项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 ①在银行里安装监视器  ②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里安装了监视器  ③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 ④刘丽丽的父母离婚了,李扬得知后广为传播 ⑤王某深更半夜偷车被小赵发现,小赵马上报警  ⑥出于好奇心而热衷于打听别人家庭关系和财产状况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二、阅读与感悟。   学生的成绩为什么不能排队公布呢?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有自己的独特的解读:分数也应该是学生的隐私,即把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一项个人权利来尊重,而不进行通常的排序。这里又涉及我们到底应以什么样的人才标准教育下一代的教育观念问题。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个人隐私,而隐私自然是不能公布的。不给学生按分数排队,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以前,每次考完试,都要把分数排队,让一些学生无地自容。学校把分数这种学生很隐私的东西公布出来,除了一次次挫伤其自尊心,还有什么作用呢?无论学生成绩高低,都应该保护其人格尊严。不过我们也高兴地看到,现在由于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部门不再按考试分数排队了,学生分数已和信件、日记一样,成为学生的一项隐私权受到了保护,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1)你认为分数是否属于学生的隐私?为什么? (2)对于教育专家孙云晓的理论,你的见解或感受是什么? 听课点评:备课充分,适时学生思考,所内容也是学生关注和喜闻乐见的内容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几点自己本的想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