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众理解医学视阈下的中医科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众理解医学视阈下的中医科学

从中医科学到公众理解医学 李振良 河北北方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河北省 张家口市,075000 摘要:关于中医科学问题,有从中医的生存论角度的讨论,有从积极的发展论角度的探讨。中医科学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定义和理解科学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中医本身的问题。探讨中医科学问题的重要背景之一是中西医的关系,中西医互补应当是一个最终的选择。中医科学的未来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中医科学的大众化,公众理解与公众参与医学将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医科学;中西医互补;公众理解医学 From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to Public Understanding Medicine Li Zhenliang; Life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Hebei Zhangjiakou, 075000the Abstract: There are two directions about the discussing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existentialism and positive development. To some degree, the puzzl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is the problem what is science, not just the Chinese medicine itsel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ckground of this problem is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complementary of the two should be the last choice. A way to the futur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is it’s popular style.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Complement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ublic understanding science 中医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经不同学派甚至不同民族医药的兼收并蓄,在维护中华各民族身体健康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代以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学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超越。从个体化的医疗方式走向社会化的医院系统、从师徒传承的教育方式走向现代化教育体系、作坊式的医药加工方式被现代化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取代等等。然而伴随着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内容不断丰富、社会荣誉与地位越来越显著,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尴尬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中医科学的问题。与经济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科学化不同,中医学却从来没有被宣布过“科学化”,中医是不是科学的问题始终是中医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个心结。 一、科学中医的难题 对于中医的科学问题,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个是持肯定态度,一个是持否定态度。关于中医不科学、不知科学、不是科学的论断,可以罗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而且其中不乏声名显赫的文化名人,如陈独秀、胡适、梁启超、梁濑溟、丁文江、严复、余云岫、傅斯年等一大批早期的西化知识分子学者,也有当今的反伪科学卫士何祚庥以及网络名人方舟子,科学哲学学者张功耀等。对于持肯定态度的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基调,一个是生存论的,一个是发展论的。 1. 消极的生存论 如果是仅仅从学理上理解和讨论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或者说将讨论限制在学术界范围之内,那么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争鸣题材。但是,在“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的背后却隐含着一个深层次的命题,那就是“科学构成存在的基础”,中医如果是科学,那它就是可靠的、可信的、应被保留的;如果中医不是科学,那它就是可疑的、甚至是迷信的、应当被废弃的。事实上,从民国时期屡次提出“废止中医案”到解放初期有关中医科学的讨论,再到20世纪初 “废止中医药”的网络签名活动,都明显带有利用行政权利冲击和评判学术争鸣的意味,这些争论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医的“生死存亡”问题,这着实加强了中医界和中国知识界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在此背景下,以中医界为主体的中国知识界开展了关于中医科学性大讨论,从历史事实、从理论体系、从科学发展方向等对中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