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5例腹盆腔包虫病人外科处理体会
35例腹盆腔包虫病人外科处理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腹盆腔多发包虫的外科处理。方法:对35例腹盆腔包虫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中2例出现肠梗阻,2例出现盆腔脓肿,1例出现腹腔多发脓肿,1例出现切口疝,2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腹盆腔多发包虫手术具有复杂性,术中最大限度地摘除干净,但不可盲目扩大手术范围。
[关键词] 腹盆腔包虫;外科处理
腹盆腔囊性包虫包括生长在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脏器上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包虫囊虫,原发性腹盆腔囊肿很少见,大多数由肝包虫自发性或外科手术原因破裂,导致包虫囊液在腹盆腔播散而形成;本文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5例腹盆腔包虫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5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年龄22-46岁,平均43,0岁,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完整的血液化验,诊断由包虫免疫试验,腹盆腔B超及CT来确诊,其中合并肝包虫或残腔者30例,合并脾脏包虫5例,包虫数量之多难以计数,多在几十个以上;包虫大小不等,大者在15cm以上,小者不足1cm,分布范围广,可在腹盆腔的任何部位;35例中曾做过肝包虫或腹腔包虫手术1次者31例,无手术者4例,腹痛为主诉者9例,其余多为体检时发现,其中2例年轻女性患者因不孕而体检并发现腹盆腔多发包虫。
手术资料:所有病人行腹盆腔囊性包虫外囊剥离,或内囊摘除,合并有肝包虫病人同时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残腔胆漏修补,胆管减压术;2例不孕年轻女性患者同时行左侧输卵管成型术;手术时间为3.0-7.0小时,平均5.0小时;术后所有病人向腹盆腔置多根引流管,关腹前向腹盆腔涂2-3支透明质酸钠以防止粘连。
2.结果
35例中2例出现肠梗阻,其中1例合并肠间隙脓肿行二次手术,另1例给预保守治疗;2例出现盆腔脓肿,行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1例出现腹腔多发脓肿,行多次穿刺引流;1例出现切口疝,2例出现切口感染。
3.讨论
原发性腹盆腔包虫很少见,文献报道[1],在一些区域它的发生率0.2-0.9%;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继发性腹盆腔包虫,根据文献报道[2],腹盆腔多发包虫的发生有2个重要因素,一是包虫手术,二是手术的包虫具有活性;原发具有活性的肝包虫或腹腔包虫手术时,将包虫囊液漏之腹盆腔内,其中大量具有活性的包虫头节在腹盆腔内种植发育成包虫囊肿;在我们资料中,31例患者曾做过1次或多次以上肝或腹腔包虫手术,故我们认为,大部分腹盆腔包虫的发生与外科手术有关,另4例患者无手术史,其原因可能是外力作用或包虫囊肿内部压力增高导致原肝或腹腔包虫的破裂,引起囊液腹盆腔内播散。
包虫囊液在腹盆腔内大范围的播散而引起的包虫囊肿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这往往引起腹盆腔脏器的粘连,而且手术次数越多,手术创面越大,粘连越重,越复杂[3];在我们资料中,2例年轻女性患者术前就有盆腔脏器粘连引起不孕,术后2例病人出现肠梗阻;其中1例同时有肠间隙脓肿,行二次剖腹探查术,另1例虽然经过保守治疗顺利出院,但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可能多与过分强求包虫摘除干净有关。
总之,彻底摘除寄生体而又避免包虫原头节播散种植是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腹盆腔广泛种植者术前在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种植包虫生长的范围,大小,主要受累脏器和对手术的耐受力,有计划地分期,分区实行手术治疗,在安全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将所选择区域内包虫摘除干净,粘连严重者予以内囊穿刺摘除术,但不可贪多求净扩大手术,以免造成创伤性休克及术后延迟恢复。
参考文献:
[1] Dalenda C, Ahlem MChaima G,et al. Pelvic hydatid (echinococcal) dise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and Obstetrics.2010;109:45-48.
[2]王先银,张丽,等.腹盆腔多发包虫囊肿发病特点及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50.
[3]温浩,徐明谦,主编.实用肝包虫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蔬菜配送合同.docx VIP
- 2024年3月16日四川省绵阳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doc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电气测量技术(完整课件).pdf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2749-2022饮食加工设备 电动设备 切片机.pdf
- 202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修订版(完整版).docx VIP
-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细则.doc
- 《HBZ112-1986-材料疲劳试验统计分析方法》.pdf VIP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2013 kid box 3 yle单元测试答案键test answer key.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