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免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

免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疼痛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感觉体验,疼痛的折磨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据了解,有的疼痛感觉是疾病的征兆,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有的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症,需要对症治疗。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疼痛逐渐引起医学界关注和疼痛患者的重视,人们开始重视“远离疼痛”的话题。国际上的疼痛学科兴起于20年前,我国于近10年开始重视疼痛学科的发展,并于近10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10月11日“世界疼痛日”宣传活动刚刚结束,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聚集了各地疼痛学科的精英。笔者在会上约访到天津疼痛专家郑宝森教授,从他那里了解到该院疼痛学科的发展历程。 初建疼痛门诊 在休息室安静的角落,郑宝森教授就该院疼痛学科的成立、发展对记者娓娓道来。1973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二院”)成立,当时称为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二院的主体医疗队伍,分别是来自天津医学院总医院的一部分专家任科主任,总医院和天津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从626医疗队返回天津的专家任医院骨干,天津医学院的部分应届毕业生担任住院医生。当时二院的麻醉人员属于大外科,大外科下分为外科一、二、三组。外科一组包含普外科和骨科,外科二组是泌尿外科,三组由手术室和麻醉医生组成,称为“手麻组”。二院初期的麻醉组负责人是时任外科一组主任的李庆瑞教授的爱人陈淑珍医生,这二人是从总医院派到626宁夏医疗队的,当时李庆瑞做手术,陈淑珍做麻醉,由于技术精湛,配合默契,当地人称他们为“夫妻店”夫妇。二院创建初期,二人调回天津,陈淑珍率领从总院来的2名医生加上2名年轻医生成立麻醉组,负责全院的麻醉工作。“那时的麻醉方法主要是硬膜外麻醉、腰麻、全麻和针刺麻醉(仅做甲状腺手术)。全麻是气管插管后乙醚半开放加上普鲁卡因静脉点滴,麻醉医生一天工作下来自个儿也吸了不少乙醚,总觉得晕晕乎乎的。”郑宝森笑着说。 后来到麻醉科主持工作的是邓?封教授,他是1978年由白求恩医科大学三院(现在的吉林大学三院)调到二院。当时的白求恩医科大学三院属于外科医院,在麻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邓?封教授的到来,让二院的麻醉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79年医院组建麻醉科,邓?封教授成为医院麻醉科的第一届科主任。1981年春节后的一个下午,邓?封主任读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介绍国外麻醉科开展重症监护室和疼痛门诊的文章,受到启发,便召集我们讨论:“如果有机会,我们麻醉科是建立重症监护室,还是建立疼痛门诊?”大家认为,建立重症监护室需要医院提供房间和投资,显然当时医院很难办到,而建立门诊投入小,设备要求简单,比较容易实现。于是邓?封主任便向当时的业务院长方哲请示建立疼痛门诊。医院批准暂借用神经外科诊室,每周开诊2个下午。当时的疼痛治疗范围有腱鞘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网球肘疼痛和足跟痛等,治疗方法仅限于局部注射和硬膜外阻滞,所用的药物主要是利多卡因和泼尼松龙注射液。疼痛门诊成立后很受患者欢迎,就诊人数一天天增加,后来每周2个下午的出诊时间已不能满足患者要求,邓?封主任就把部分门诊治疗安排在门诊手术室,暂缓困境。 疼痛门诊开诊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邓?封主任写了一篇题为《麻醉科如何开展疼痛门诊》的文章,发表在《天津医学院学报》上,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编辑部收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要求阅读这篇文章。“邓主任交待我去处理这件事情,我复印了多份文章,分别寄给来信索要此文的全国各地的麻醉医生。这件事说明了当时麻醉医生对疼痛治疗还是很感兴趣的,也说明了我国疼痛治疗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往事的回忆像是流淌的小河,偶尔会激荡起微小的浪花,介绍到这里,郑宝森的情绪有点儿激动。 平静下来,郑宝森教授继续说道:“1982年邓主任带我做了一项硬膜外小剂量吗啡样物质做术后镇痛的研究,发表在天津医学院建院30周年的校庆专辑上,提出了小剂量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较同等剂量杜冷丁和芬太尼镇痛时间更长。这篇文章开启了我一生做疼痛治疗的兴趣。后来卫生部在全国推广联合办医,我们积极联系当时的河东区大直沽卫生院,经医院批准我们在那里开设了社区疼痛门诊,每周2个下午由刚随医疗队回国的王永安老师带领我和邢金德医生去出疼痛门诊。由于在基层医院设立的门诊治疗费用低,就诊方便,当时就诊的患者非常多,平均一个下午要治疗30至40名疼痛患者,我们从下午两点要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治疗完毕。这样的日子我们持续了八年。” 建立疼痛专科病房 1989年,二院疼痛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天津市卫生局批准在该院附近建立一所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专科医院,在专科医院建立疼痛专科病房,科里安排人员轮流到专科医院出诊。当时的专科医院主要收治腰腿痛和晚期癌性疼痛患者,治疗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