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及突破-文学豫军兴起十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作及突破-文学豫军兴起十年

创作及突破:文学豫军兴起十年1999年春天,当代文坛发生了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学事件。由河南文学院主办的文学豫军研讨会在新乡小冀镇温泉度假村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陕西、河南等地的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出席了这次盛会。此次会议上讨论的小说主要有李佩甫的《羊的门》、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周大新的《第二十幕》、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张宇的《疼痛与抚摸》、田中禾的《匪首》,以及一些河南青年作家的新锐作品,这些作品在文坛上都曾引起一定的震动。圈内人士往往称这次会议为“文学豫军长篇小说研讨会”,如此一来,“文学豫军”成为对当代河南文学创作的最好总结和称谓,被评论界广泛应用。“文学豫军”的称谓是对河南作家繁荣当代文坛所做贡献的肯定,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称呼――“南阳作家群”,随着南阳作家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在中国和海外的流行,南阳作家乔典运、二月河、周大新、周同宾、田中禾、行者、周熠、廖华歌、汗漫等,引起文坛的注意并被评论者广泛研究。尽管南阳作家群并不是一个集中的创作团体或组织,每位作家的创作手法和题材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因为出于同一地域、作品数量众多、创作质量上乘且具有某种共同风格而受到文坛的赞誉。二月河清代帝王系列的巨大成功给河南文坛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大众传媒的导向,将观众和读者的眼光拉向了河南作家群体。“文学豫军”也因此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十年来,“文学豫军”里面所蕴涵的文学理念、文学审美倾向以及他们和当代河南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已经成为文学评论家们不断追寻和讨论的话题。 “乡土意识”的文学创作 熟悉河南作家作品的读者都十分清楚,当代河南文学最为明显的外在特征和表现就是天然具备的浓郁强烈的乡土意识和乡土形态。从五四时期的河南作家徐玉诺、冯沅君、尚钺、苏金伞等人开始,“乡土”二字就已然成为贯穿河南作家百年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此后的师陀、姚雪垠以及当代作家李准、乔典运、张一弓、张宇、田中禾、李佩甫等,都是以写乡土题材见长的作家。甚至那些在青年时期就离开河南一直旅居外地的河南籍作家,如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刘庆邦等人,在他们的笔下也脱不去对描绘中原山水风韵和乡土人情的冲动和情结。事实上,这些作家的代表作品,往往都是对他们自身所熟悉的中原地区文化的展示和再现,如刘震云笔下的豫北乡民的生活、阎连科津津乐道的耙耧山故事、周大新擅长的豫西南盆地系列、刘庆邦难以忘怀的豫东乡土风情等。 谈到十年来河南文学创作的优势、劣势和在全国的位置,有文学评论家认为,如今的河南文学界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连续召开研讨会,急于对河南文学创作进行理性的归纳和概括。目前,河南文学的特点仍然是乡土性、现实性和社会性的融合。上世纪80年代,河南的文学创作曾出现过一个高潮,如张一弓的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和她的小嘎斯》接连获得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中篇小说奖;张有德的《辣椒》、叶文玲的《心香》、张一弓的《黑娃照相》、田中禾的《五月》、乔典运的《满票》摘领了第一、第二、第八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的桂冠;李佩甫、张宇、陈继会等作家荣获“庄重文文学奖”。上世纪末的河南文学创作风格和文学题材仍然是“踏实”和“乡土”,而周同宾的《皇天后土》以其朴拙纯粹的南阳方言及真实地展示了中原农民的生存状态而引起文坛的关注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给90年代的河南“乡土文学”又增加了一个重量级的砝码。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的文学创作虽保留着“乡土”的气息,但总体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题材内容和创作技巧上出现了新因素和新理念。从二月河的清帝长篇小说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到李佩甫的《城市白皮书》、《羊的门》,再到张宇的《疼痛与抚摸》、《软弱》,张斌的《一岁等于一生》,杨东明的《问题太太》,郑彦英的《洗心鸟》,侯钰鑫的《好爹好娘》,南豫见的《生命原则》,墨白的《寻找外景地》等,可以窥见河南作家正积极探索着全新的发展道路,这些作品在文坛和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也说明河南传统的“乡土文学”正以多元化的姿态走向纵深的领域之中。 “中原突破”的文学理念 近年来,河南文学界对于“中原突破”的问题尤为关注重视,“突破”就意味着文学的新走向和新发展,也暗示着河南文学的未来创作成就不可小觑。随着河南作家自身文学素养的加深和文化视野的扩宽,多数作家的创作观念都发生巨大改变,曾经以“乡土文学”为主角的意识和理念转变为紧跟时尚潮流的步伐,创作城市题材的文学作品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如今的河南文学已经从“乡土”氛围中突破出来,2008年11月,南阳籍作家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将“中原突破”的努力朝前方又迈进了一大步。 其实,并不是近两年河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