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_尿的生成和排出.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_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urine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泌尿与生殖教研室 林桂淼 linguimiao2008@ 概 述 排泄(excretion):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过剩的物质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Question? 白蛋白有效半径为3.6nm,血浆中有大量的白蛋白,为什么滤过的白蛋白却很少呢? 正常情况下,不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现象。 ※肾血流量的特点 概念:安静状态下,每分钟两肾的血流量 1200ml/min 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⑴血流量大,分布不匀 流量≈心输出量1/4~1/5,是体内血循环最丰富的器官。 皮质94%;外髓5-6%;内髓1% ※一、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阻碍超滤的阻力的差值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自身调节机制 动脉血压变动于80-180mmHg范围内, GFR保持不变。 超出自身调节范围 肾小球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GFR发生相应改变。 血压低于80mmHg, 随血压?,有效滤过压?, 滤过减少。 血压降至40-50mmHg, 有效滤过压为零, 无尿生成。 应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四)肾血浆流量       重吸收滤过的12% Na+、Cl-,重吸收不等量的水。(还分泌不同量的K+和H+) (七)一些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的排泄 1.肌酐、尿素、尿酸等 2.药物:青霉素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肾髓质高渗环境的维持与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密切相关。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如饮大量清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通透性很低 小管液中水不被重吸收 尿液被稀释(低渗尿)----尿量增加。 失水或禁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通透性很高 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 尿液被浓缩(高渗尿)----尿量减少。 Question? 一次饮1L清水和一次饮1L生理盐水,尿量的变化有什么差别? 排尿反射过程 思考题 1.肾脏血液供应特点?两套毛细血管网意义如何? 2.正常人为什么尿中没有红细胞和白蛋白?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和影响因素? 4.尿生成的过程包括什么? 5.喝大量清水、大量出汗、静注大量生理盐水,尿量有什么变化? 6.糖尿病的病人为什么出现尿糖? 近端小管前半段: 主动过程:①管腔膜:Ⅰ.Na+分别与葡萄糖、氨基酸、HCO3-等同向偶联转运;Ⅱ.Na+与H+逆向偶联转运;②管周膜:Na+- K+泵,对Cl-不被重吸收,小管液中[Cl-]管周组织间液中[Cl-] 近端小管后半段: 被动过程: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管两侧电位差→Na+顺电位差经细胞旁路途径处重吸收。 * 一般情况下,机体酸性产物多于碱性产物。机体产生的挥发性酸(CO2)主要由呼吸道排出。肾脏通过重吸收HCO3-和分泌H+,分泌氨,回收HCO3-,对机体酸碱平衡的维持起重要的作用。 Na+-H+逆向交换,排出一个H+,可重吸收一个HCO3-和一个Na+。乙酰唑胺抑制碳酸酐酶, H+分泌减少。 1.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尤其前半段)。 2.重吸收机制:继发性主动吸收。 Na+被基底侧膜Na+泵泵出→[Na+]i↓→为管腔膜葡萄糖协同转运提供动力 1.肌酐、尿素、尿酸等:肌酐是肌肉中肌酸脱水或磷酸肌酸脱磷酸而来,每日随尿排出量大于滤过量,血肌酐水平是判定肾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药物:青霉素、酚红、利尿药等,不能被肾小球滤过,但可在近端小管处分泌。 对尿液进行浓缩与稀释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在调节水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等渗尿:尿的渗透压和血浆一样: 300mOsm/kg.H2O 高渗尿:尿的渗透压比血浆高;尿被浓缩      1200~1400mOsm/kg.H2O 低渗尿:尿的渗透压比血浆低:尿被稀释 40~30mOsm/kg.H2O ②过程:尿素出内髓集合管→入髓袢升支细段→经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皮质与外髓集合管→内髓集合管。 ③作用:进一步增强肾内髓高渗梯度。 由外髓到内髓组织液渗透浓度/血浆渗透浓度分别为2.0、3.0、4.0,即整个髓质是一个高渗区,越向内髓渗透压越高,存在明显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