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本体论.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本体论

只有善的原则是可能的。 在实践领域,理性为自身立法。 人性善恶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从人类的本性来说,只有承认善原则才是可能的。人是类存在物,保存自我是其基本追求。作为一个有理性的动物,对自我的保存是通过与他人的共生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但从根本上是和合作的关系。所以,承认人性善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 恶是一种缺陷,是一种不完满。从人的本质来说,人性是善的。 人的本质:人是理性的存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性的二元性。受欲望影响以至于支配。人很难摆脱这种影响或支配。然则,何以需要摆脱这种支配?正因为难,才更显示摆脱这种影响和支配的必要和可贵。克己复礼为仁。 * 从道德方面来说,理性即是对欲望的克制和对道德法则的遵从。“存天理,灭人欲。少一分人欲,则多一分天理。”克制欲望的最高境界是使所有欲望都服从得到法则。 * 三.境界问题 哲学问题中,知识问题属于认识论,实践问题属于伦理学。伦理学是关于善的学问——它包括何者为善,如何达到善。如何达到善,这里有一个境界问题。这是对善的追求的一个关键。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所达到的高度。超越冲动是境界追求的内在动力,境界意象是境界追求的精神归属。 境界包括审美、道德和人生等:审美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有高低之别,无对错之分。 人类理性有不断超越已有界限的冲动。 * 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学会安静,学会面对孤独。 * 道德则有一定准则,遵守该准则为善,违背该准则为恶。 何谓善?利他的思想或行为。善取决于目的和动机。一个恶的动机,虽结果为善,也不得称之为善。 道德修养有一定的境界。有境界高,有境界低;有为小善,有为大善。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Ⅲ.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第一境界”出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出自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出自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 尼采则认为,人生有三个时期: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合群时期,自我尚未苏醒,个体隐没在群体之中;沙漠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创造时期,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 境界有高低,但无止境。人的自由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下,有些人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被认为是最高的,是世人的榜样,敬仰的对象。 张载的“四为”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 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她是我所见到的人中唯一没有被名利心所腐蚀的人。” * 第一篇 本体论 * 第一章 本体论 一.何谓本体论? Ontology,此词由德国经院哲学家格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次使用。ont意思相当于英文中的being,加上表示“学问”的词缀ology,其意思就是“关于存在的学问”。中国哲学讲体用,体为本,用为末,为强调体之重要,故称本体。 本体论,即关于本体的思想:何者是本体?有何性质?有何特征? 人类想要认识世界,总认为它有某种根本性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基础。这反映了哲学家希望为人类找到某种秩序,找到某种根基的愿望。 * 本体论反映了人类最深切最根本的愿望。这就是寻求统一性,寻找到根,希望有一个港湾,有一个系泊之处。从历史上讲,人类希望知道自己的来源;从哲学讲,人类希望在认识上达到某种统一。 二.本体论的三个阶段 1.最初的古希腊哲学家在有形的东西中寻找这种基础,比如泰勒斯认为水为万物之源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