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和疼痛耐受阈值变化的研究
2
3
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及疼痛耐受阈值变化的研 中文摘要
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及疼痛
耐受阈值变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痛觉耐受阈值变化,并分析其与帕
金森病疼痛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3年6-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帕金森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
患者64例,其中帕金森疼痛组34例,无疼痛组30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
30
进行体检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匹配,并且无关于疼痛主诉的健康老年人 名作
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检测受试者依次以2000、250、5Hz 的频
率测试时双手正中神经的感觉阈值及疼痛耐受阈值。并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统一帕金
UPDRS Hoehn-Yahr H-Y MMSE
森病评分量表 ( ), ( )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估。
2000 250 5Hz
结果 帕金森病组右手正中神经 、 、 的感觉阈值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2000Hz:315.3±58.7与290.1±38.6,t=-2.137,P=0.035;250Hz:112.3±29.3
100.7 12.6 t=-2.701 P=0.008 5Hz 80.7 29.2 71.1 15.1 t=-2.102 P=0.038
与 ± , , ; : ± 与 ± , , )。
双手正中神经在2000、250、5Hz的痛觉耐受阈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左手:15.6±
2.6与16.7±2.3,t=1.933,P=0.056;8. ±2.7与10.0±1.7,t=2.445,P=0.017;12.1
±4.1与13.6±1. ,t=2.395,P=0.01 ;右手:14.6±3.5与16.1±2.4,t=.383,P=0.02;
8. 2.3 9.7 1.0 t=2.365 P=0.02 11.5 4.5 13.6 4.0 t=2.191 P=0.032
± 与 ± , , ; ± 与 ± , , )。
在无疼痛组、帕金森病疼痛组二组比较中,帕金森病疼痛患者双手正中神经在2000、
250 5Hz 14.7 2.4 16.6 2.6
、 的痛觉耐受阈值较无疼痛患者下降更明显 (左手: ± 与 ± ,
t=3.041,P=0.003;8.1±2.3与 9. ±2.7,t=2.766,P=0.007;10. ±4.7与13.4±3.0,
t=2.43 ,P=0.018;右手:13.5±3.1与15.8±3.6,t=2.647,P=0.01;8.1±2.0与9.8
2.4 t=3.052 P=0.003 10.3 3. 13.0 4.7 t=2.546 P=0.013
± , , ; ± 与 ± , , ),差异均有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西省HIVAIDS感染及流行状况调查及不同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pdf
- 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环境满意度的调查探究.pdf
- 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应和其对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研究.pdf
- 巧克力诱导胃酸分泌前后对胃食管返流病X线检出率的影响对比探究.pdf
- 山莨菪碱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探究.pdf
- 嵌合EGFRvⅢscFv-CD137-CD3ζ质粒的构建和其所修饰T淋巴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pdf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pdf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pdf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s755622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及子痫前期发病关系.pdf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