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华侨明显有同村人集体到同一地区或国家定居的特点.pptVIP

金门华侨明显有同村人集体到同一地区或国家定居的特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门华侨明显有同村人集体到同一地区或国家定居的特点

由於清末不平等條約開闢通商口岸,加上南洋殖民地經濟的開發,地狹人稠的閩粵沿海居民在門戶大開之後,大量移民至南洋各地謀生。這些出洋客懷著夢想,到異鄉尋求繁榮與希望,但其實在脫貧致富的背後,僑匯通路的風險,苦力的苛刻處境,妻子的苦苦等候….各有不同的移民故事,久遠地流傳在僑鄉,訴說著時代的故事。 金門也不例外。清末廈門被迫開港,金門人開始經由廈門到南洋各地工作。出洋客在經過一番艱辛努力後,透過僑匯將資金匯回家鄉,興築「中西合璧」的番仔樓;在許多生活方式上,也反映了許多文化融合後的嶄新風貌。可以說「僑鄉金門」其實是金門歷史與文化上影響深遠的一環。 ?歷史上金門受限於自然條件,土地貧瘠,農耕不易,又因海盜經常出沒,明清以後,金門老百姓前往南洋發展的人很多,他們在異鄉胼手胝足,勤勉奮鬥,有的事業發達,有的衣錦還鄉,同時帶走更多的親戚朋友,於是,金門就成了著名的僑鄉。金門如今有戶籍人口近6萬人,但海外金門人卻有50萬之眾。 初赴南洋的金門鄉僑,多從事苦力工作,生活十分艱困,正因為大部分都是從事勞力工作,所賺的都是辛苦錢,有餘力匯錢回家鄉的,實在少之又少。金門有句俗諺:「六亡、三在、一回」,正是形容僑匯的珍貴與不易。 和閩南許多僑鄉相同,金門華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其中新加坡有15萬人,印尼有6萬多人,如今在南洋各地有金門同鄉會50多個;和閩南華僑分散謀生不同的是,金門華僑明顯有同村人集體到同一地區或國家定居的特點,小金門人多往汶萊,安歧村人多往泰國,珠山薛氏多數僑居菲律賓,水頭黃氏多數南下印尼,山后王氏多數東渡日本。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僑匯對於金門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是光宗耀祖的資本,而且是許多家庭生活之源,更是金門公益事業建設的重要財源。華僑們把蟄伏多年的心願,釋放在家鄉的土地上。在金門,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洋樓,它們都是金門華僑返鄉興建的,其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綜合了南洋殖民樣式和閩南傳統民居形式,有鮮明的僑鄉特色。成功村陳景蘭洋樓、水頭村黃延宙碉樓、古崗村董允耀洋樓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金門華僑一頁頁的奮鬥史…… , 請看以下金碧輝煌的洋樓建築!! 因大屋住人、祠堂崇祭、書齋設教、墳墓敬祖,都是光前裕後的意思,因此,建地厝、祠堂、書齋、墳墓,被鄉人認為人生四大事,四樣俱全,則被譽為「全福」。 ?1992年8月至1994年4月,徐志仁走訪,調查「金門洋樓現況」,包括金城鎮47棟、金寧鄉12棟、金沙鎮53棟、金湖陣12棟、烈嶼鄉8棟。 ?在金門,至少有132棟華僑洋樓,分布在50餘個村莊,水頭村數量最多,所以有“有水頭富,無水頭厝”之說,其中“得月樓”最具特色。因“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得名的“得月樓”高11.26米,包括地下一層地上四層,曾是金門島最高建築(如今金門的最高建築是12層),該樓由印尼華僑黃輝煌建於1931年,負責施工的是福建南安籍工匠陳南安,當時海盜土匪猖獗,所以“得月樓”三樓以上的四面牆壁都設有圓形槍孔,並配有槍械,以防不測。 ?毗鄰“得月樓”的金水國民小學是1927年由旅居印尼的金門華僑募捐興建的,其建築呈回字形,1986年學校停辦,如今“金水國小”已成為金門“出洋客的故事”(華僑史)博物館了,展館不大,但卻形象地勾勒了金門的僑鄉文化。館內以一間教室為一個主題,“尋找出路”介紹金門華僑“過番”的時代背景,“金僑的海外生活”展示金門華僑在海外的生活情景,“僑匯的通路和發展”則透過蠟像再現昔日兼營僑匯老店舖的場景,“僑鄉婦女”仿佛在講述著一個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 * 金門洋樓是金門鄉僑遠赴南洋謀生,在光宗耀祖的心態下,將所賺取的南洋僑匯匯回金門,用以贍養僑眷、建設僑鄉的一種行為,其重要性甚而改造了聚落的空間結構與民居建築形式,包括住宅、祠堂、學堂、槍樓等。 陽翟陳氏宗祠 水頭金水國小 水頭得月樓 碧山陳清吉洋樓 勤奮簡樸的金門出洋客,將所得儲蓄下來,定期寄返家鄉。僑匯經濟除維持家計生活、贍養族人、翻修祖厝及寺廟外,也廣泛地支持公益慈善事業,促進了僑鄉的現代化。 金城鎮陳詩吟洋樓 碧山睿友學校 古崗董允耀洋樓 成功陳景蘭洋樓 *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