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學網路專題式學習之教學設計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of web-enhanced 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徐新逸 Hsin-Yih Shyu, Ph.D.
台湾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
E-mail:hyshyu@.tw
網路專題式學習(Web-enhanced Project-Based Learning)已成了全球網路教學的趨勢,本文首先將分析整理網路專題式學習之意義與教育承諾、相關研究及學習成效。之後,提出網路專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PIPER (吹奏者):準備(P)-實施(I)-發表(P)-評鑑(E)-修正(R) 五個階段及細節,盼望能藉此提供中小學老師在應用網路及創新教學上之參考。
關鍵詞: 網路專題式學習 教學設計 教學創新
1 引言
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學校教育如何養成學生將所學知識生活化並加以創新應用,成為二十一世紀台灣教育的必然課題之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以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具有觀察、蒐證、歸納、研判、推理、創意思考、發現問題、多元思考的能力,找出可行方案,合理有效的解決問題,是知識創新的基本能力。而專題式的教學方式正符合了此一創新學習潮流的需要。專題式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種建構取向的學習方法,提供學生高複雜且真實性的專題計劃,讓學生藉此找出主題、設計題目、規劃行動方案、收集資料、執行問題解決、建立決策行動、完成探究歷程、並呈現作品的學習方式。
從建構教學的觀點而言,Jonasson、Myers McKillop(1996)認為,知識獲得是一種設計的過程,應該讓學習者投入參與設計的過程,而不單是解釋或複製知識。專題式學習也支持「知識如同計畫」的概念,強調教育的歷程不應再被視為「知識即資料」,也非完全由教師提供,應該是師生共同合作建構知識的歷程。 如此一來,學習者的角色因此需要改變,學生不只是閱讀教科書和解決教科書的問題,也必須解釋和不斷的推敲問題的性質,並且因應問題而重建他們的知識。專題式學習不僅強調「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還要「從研究中學」(learning by research),培養學生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
近年來,網路專題式學習(Web-enhanced Project-Based Learning)儼然成了全球網路教學的趨勢(Thomas, 2000),本文將分析整理網路專題式學習之意義與教育承諾、相關研究及學習成效,並提出網路專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盼望能藉此提供中小學老師在應用網路及創新教學上之參考。
2 網路專題式學習之意義與承諾
專題式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種提供學生高複雜且真實性的專題計劃,讓學生藉此找出問題、設計題目、規劃行動方案、收集資料、執行問題解決、建立決策行動、完成探究歷程、並呈現作品的學習方式。Moursound (1999) 將PBL 定義為,高真實性的內容、真實性的評量、教師為輔(非為主)的學習活動、並需具備明確詳細的教育目標。
Diehl、Grobe、 Lopoz Cabral (1999)綜合多家說法,認為專題式學習還應具備合作學習、反省思考、及成熟技巧之應用。 綜觀而言,專題式學習其實是發揮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理念的一種學習方式,其目的在協助消除學習者學後僵化知識(inert knowledge)之現象。其主要的做法,是藉由專題,統整不同的學科領域,安排複雜且真實(authentic)的任務,設計出能增進學習動機、發展後設認知策略,並藉由科技為基礎的認知工具(technology-based cognitive tools),經由一連串的探索行動,以及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學習者不僅能學到解決問題的知能,也能學到如何活用知識(Blumenfeld,Soloway,Marx,Krajcik,Guzdial,Palincsar,1991),甚至達到全面改造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 improvement),社區服務,且具跨學科學習之效(Expeditionary Learning Outward Bound, 1999)。此外,林熙禎、陳景欣、陳奕明、周世傑(1998)也指出,在PBL中,學生可以透過對日常生活中特定主題的探索,而習得一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 清楚題意、提出假設、蒐集資料、分析與驗證、撰寫結論報告等。
事實上,專題式學習常與「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混為一談。要將二者有所區別,M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