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机》直翅目
第三章 昆虫纲重要目分类 与农业和人类经济意义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包括如下10个目: 应尽量熟练掌握这些目中的常见科的2~3条主要鉴别特征。 1 形态特征1.1 头部 1 形态特征1.2 胸部 前胸特别发达,背板常向后和两侧扩展呈马鞍型,盖住侧板;前胸腹板在两前足基节间平坦或隆起,或呈圆柱状突起,称前胸腹板突;中、后胸愈合,后翅臀区宽大,平时呈折扇状纵摺于前翅下;前、中足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但蝼蛄类的前足特化为开掘足。 1 形态特征1.2 胸部 在蝗虫类中,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形似若虫(俗称蝻或蝗蝻)。但二者的区别是:蝗蝻的后翅翻转盖住前翅,且翅芽上仅有纵脉而无横脉。 1 形态特征1.3 腹部 蝗虫、螽蟖、蟋蟀的产卵器发达,凿状、刀状、剑状或矛状;蝼蛄无特化的产卵器;尾须1对,部分节;蝗虫类多具腹听器。 2 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多数植栖性,少数土栖性和洞栖性。个别种类有群栖性或迁飞习性。多数植食性。2.1 栖境 典型陆栖种类。螽蟖生活在植物上,蝗虫生活在植物上或地面,蟋蟀生活在石头或土块下,蝼蛄生活在土壤中。 2 生物学特性2.2 食性和活动习性 绝大多数种类植食性,尤喜食植物叶片。螽蟖科的少数种类肉食性,取食其他昆虫和小动物。 蝗虫多在昼间活动;螽蟖、蟋蟀、蝼蛄多在夜间活动,有较强的趋光性。 2 生物学特性2.3 生活史 渐变态。若虫一般5~7龄,第3龄后出现翅芽。许多种类雄虫成虫期能发音,以吸引雌虫交配,有的是有名的鸣虫。 多为一化性或二化性 ,多数在夏秋产卵,以卵越冬,翌年4~5月间孵化,6~7月间发育为成虫。 某些蝗虫种类如在若虫期高密度群栖下,可形成群居型,并进行远距离迁飞。 2 生物学特性2.4 防御行为 常见的防御行为是保护色、拟态和自残。植栖性种类体色近似栖境、或形态近似叶片、细枝、树皮等,以隐匿身体,躲避敌害。当被捕捉或遇到敌害时,常会在跳跃足的腿节与转节之间自行断掉而逃逸,但断足很少能再生。 3 经济意义 4 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 * * * 第一节 直翅目 第二节 等翅目 第三节 缨翅目 第四节 半翅目 第五节 同翅目 第六节 脉翅目 第七节 鞘翅目 第八节 鳞翅目 第九节 双翅目 第十节 膜翅目 第一节 直翅目(Orthoptera) 1 形态特征 体中至大型。口器典型咀嚼式;触角多丝状;前翅复翅,后翅膜质;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雌虫多具发达产卵器,雄虫常会发音。 直翅目的代表 第三章 昆虫纲重要目分类 第一节 直翅目 1 形态特征 1.1 头部 多下口式,蜕裂线明显;上颚强大而坚硬;触角丝状或剑状;复眼发达而突出,单眼一般2~3个。 直翅目昆虫的头部特征 第一节 直翅目 直 翅 目 昆 虫 的 头 部 特 征 第一节 直翅目 螽蟖和蝼蛄的胸部特征 第一节 直翅目 蝗蝻与癞蝗的区别 第一节 直翅目 1 形态特征1.2 胸部 在螽蟖和蟋蟀中,其雄虫的1对前翅组成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有听器。在蝗虫类中,发音器由前翅和后足腿节组成;听器着生在腹部第1节背板两侧。 发音器和听器 第一节 直翅目 1 形态特征 1.3 腹部 一般由11节组成;雌虫第8节或雄虫第9节腹板发达,形成下生殖板。 蝗虫的腹部 第一节 直翅目 蝗虫听器的着生位置 第一节 直翅目 直 翅 目 昆 虫 的 栖 境 和 食 性 第一节 直翅目 直 翅 目 昆 虫 的 食 性 第一节 直翅目 蝗 虫 的 生 活 史 蝗群在迁飞 第一节 直翅目 保护色 第一节 直翅目 该目中的绝大多数种类为植食性昆虫,危害植物叶片等部分,其中许多种类是栽培植物的重要害虫。 有些种类能远距离成群迁飞,因而加大了危害的严重性,如沙漠蝗的迁飞扩散范围可达65个国家和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约20%。 在我国,东亚飞蝗从春秋时期起到新中国成立的2600多年中成灾800多次,范围涉及长江以北8个省区,常造成大范围内的庄稼颗粒无收。 有些种类能发出动人的鸣声,如蝈蝈和蛐蛐等;有些种类生性好斗;如蟋蟀等;有些种类形态奇异,如叶螽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观赏昆虫或文化昆虫。 第一节 直翅目 全世界已知20000多种,我国已知约2000种。其中主要包括蝗虫、螽蟖、蟋蟀、蝼蛄等类群。有的学者将该目分为蝗亚目和螽亚目;有的分为蝗亚目、螽亚目和蝼蛄亚目;有的则分为剑尾亚目和锥尾亚目。 蝗亚目:蝗科 蝗亚目:蝗科 剑尾亚目:螽蟖科 菱蝗科 菱蝗科 蟋蟀科 蚤蝼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