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流域边界及确定.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1流域边界及确定

水系 水系:指由干流和各级支流组成的河流系统。 河流的分级 4 4 3 水系的类型: 扇状水系、羽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 干支流呈扇状分布,各支流较集中地汇入干流,流域呈扇形或圆形。如海河。 扇状水系 羽状水系 支流从两岸相间汇入干流。如滦河。 平行状水系 各支流平行排列。如淮河左岸。 树枝状水系 干支流分布呈树枝状。如西江。 格状水系 支流成90°角汇入干流。河流发育受两组互相垂直的构造线控制。如闽江。 ★河流的分级 水系特征 包括河长、河网密度和弯曲系数。 ◆河长——指从河口至河源沿河流轴线 所量得的长度。 ◆河网密度——指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 度与流域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内的河 道长度。 km km2 km/km2 ◆弯曲系数——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之比。K 值越大,河段就越弯曲。 水系的发育 初 期——多湖泊分布,支流少而小; 伸长期——溯源侵蚀,干支流系统初步形成; 扩张期——溯源侵蚀、侧蚀强烈,水系密度最大; 合并期——河流劫夺(袭夺),长期侵蚀后转向 堆积,水系越来越简单化。 风口 断头河(被夺河) 袭夺河 A B 袭夺湾 (三)流域(河盆) 河盆系统 河谷的发育 ◆峡谷:呈V形, 下蚀为主,谷底 几乎为河床占据; ◆宽谷:呈宽 V 形,侧蚀为主, 形成曲流河床, 河床左右不对称, 开始发育河漫滩; ◆成熟河谷: 为 宽浅 U 形,以河 流堆积作用为主, 形成泛滥平原。 上游 中游 下游 ★流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分水岭:指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分水线(分水界):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地表分水线受地形影响,地下分水线则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 ◆流域(河盆):指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流域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流域高度、流域坡度、干流流向等。 二、河流的水情要素 (一)水位 ◆水位:指河流某处的水面高程。其零点称为基面。 ◆绝对基面:是以某一河口的平均海平面为零点。我国规定统一采用青岛黄海基面。 资料可比 ◆相对基面(测站基面):以观测点最枯水位以下0.5 ~ 1 m 处作为零点的基面。 资料不可比 (二)流速 ◆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 v = L /t 其单位为 m/s 河道中的流速分布:在纵断面上,由上游向下 游减少;在横断面上,从水面向河底递减。 ◆谢才公式(天然河道平均流速计算): v 为平均流速; c 为谢才系数,它与糙率等因 素有关,我国多采用曼宁公式求得;R 为水力 半径; i 为水面比降。 曼宁公式, n 为糙率系数 (三)流量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的体积。 即 Q = w · v 单位为 m3/s ; 式中,w 为过水断面面积;v 为流速。 ◆流量过程线:是流量随时间变化过程曲线。 纵坐标为流量,横坐标为时间。反映径流变化规律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水位随流量变化的曲线。 即 Q = f(H);纵坐标为水位,横坐标 为流量。可用水位资料推算流量 (四)河流泥沙 ◆河流泥沙:指组成河床和随水流运动的 矿物、岩石固体颗粒。随水流运动的泥沙 又称固体径流。 ◆含沙量:河水中泥沙的含量。单位为 kg/m3。 ◆输沙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过水断 面的泥沙总量。单位为 kg/s 或t/s 。 ◆输沙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过水 断面的泥沙总量。单位为 t 或 万t 。 ◆侵蚀模数:是指每 km2 流域面积上,每 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 单位为 t/(km2 · a) (二)河川径流的形成 1、流域蓄渗阶段(产流) ◆指在降水开始之后,地表径流产生之前的 降水损失过程。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两种。 ▲植物截留:降水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 ▲下渗:水分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填洼:水在地面凹洼处停蓄的过程。 2、坡地漫流阶段(汇流) ◆指降水产流后,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地 流动的过程,又称坡地汇流。 ◆三种主要形式:片流、沟流、壤中流。以 沟流为主。流域上的净雨量有 85 — 95 % 是通过坡地漫流而进入河网的。 3、河网汇流阶段(汇流) ◆指坡地漫流到达河网后,沿着河网向下游 干流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是径流形成的最 终环节。 ◆河网调蓄作用:包括河岸调节作用和河槽 调蓄作用。 涨洪时——河水补给河岸地下水; 落洪时——河岸地下水补给河水; ◆河槽调蓄作用与河流形状、河网密度和河 槽纵比降有关。河流长而宽、深度大、河网 密度大、河槽蓄水量多,调节作用显著;河 槽纵比降大、泄流快、调节作用较小。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