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 古汉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 - 古汉语

第十三节、介词和连词 一、介词   古代汉语的介词有:“于(乎)、以、为、和(以上四个是考纲要求的重点)、因、由、自、从、及十个。其中“由、自、从”等古今用法基本相同,而“于、以、因、为、和”等的常见用法也大都保存在现代汉语里,掌握起来并不困难。所以不讲了。 二、连词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连词有:“和、及、以、并、且、况、矧、抑、虽、然、而、则(以上三个是考纲要求的重点)、即、使、如、若、苟、倘、令、藉、设、故”等。此外还有“虽然、然而、然则、之(考纲要求的重点)”。 第十四节、语气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表现出的态度、情绪。表现这种态度情绪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按语气词所处的位置,把它们分为三类。 1、句尾语气词。常用的有:“也、矣、乎、哉、邪、夫(这六个是考纲要求的重点)、已、耳、焉、和(欤)、兮”等。 2、句首、句中语气词。常用的有:“夫、盖、维(这两个是考纲要求的重点)、也”等。 第十五节、几种修辞表达方式 1、用典   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叫做用典。(这就像现代汉语的“引用”)例略。 2、委婉   不把要表达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识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叫做委婉。使用谦敬语、避讳语、迂回语等,是古书中常见的委婉手法。 (1)谦敬语   自我谦虚意味着对别人的敬重。自谦的常用词是(第一人称):“仆、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穀(诸侯的谦称)、寡人(君主的谦称)”等。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仆”、“侧闻”)。   对他人的敬重之词是(第二人称):“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称皇帝)等。 (2)避讳语   对于一些不吉利、不光彩,或不雅观的事情,古人常常用避讳语来委婉表述。所谓避讳,就是对所要说的事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   《史记·商君列传》:“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不可讳”即“死”)   《汉书·苏武传》:“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不幸”即“死”) (3)迂回语   本来想说甲事,却偏说乙事,本来用意在彼,却偏讲成如此,转弯抹角,话中有话,这就是迂回。如:   《冯谖客孟尝君》:“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齐王的意思是不愿意任用孟尝君了,却偏要所成寡人不敢用你了。 3、分承   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并提。如:   《三国志·华佗传》:“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实“耳聪目明”) 4、共用   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几个词语,换言之,同一个或几个词语在组合搭配的关系上是兼管着两个相连的词或词组,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共用。如:   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传之”同时兼管着“其人”和“通邑大都”,相当于“传之其人”、“传之通邑大都”。) 5、复合偏义   把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意上只让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意,仅仅是一个陪衬,这种表达方式就是复合偏义。(有的教材叫“偏义复词”)如:   《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只有“作”有意义) 6、互文见义   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义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相互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文、互言、互备、互题、互体、参互等。如:   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实“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在村子的四面八方到处大喊大叫,骚扰破坏。)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实即“主人客人下马在船。”) 第十六节、古书的注解 一、古注的基本体例   古人注书,名称多种多样,或叫“传”,如《毛诗故训传》;或叫“注”,如东汉高诱的《战国策注》;或叫“笺”,如东汉郑玄的《毛诗笺》;或叫“章句”,如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或叫“正义”,如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或叫“集解”、“集注”、“集释”,如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此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