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固相转变和金属热处理
1.渗碳 (3)渗碳工艺 渗碳工艺参数包括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等。 奥氏体的溶碳能力较大,因此渗碳加热到Ac3以上。渗碳温度一般采用900℃~950℃。渗碳时间则决定于渗层厚度的要求。在900℃渗碳,保温1h, 渗层厚度为0.5mm, 保温4h, 渗层厚度可达1mm。 1.渗碳 图7-55 气体渗碳装置示意图 1.渗碳 低碳钢渗碳后缓冷下来的显微组织:表面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过共析组织), 心部为原始亚共析组织(珠光体和铁素体), 中间为过渡组织。 图7-56 低碳钢渗碳缓冷后的显微组织 1.渗碳 (4)渗碳后的热处理 (a)、(b)直接淬火; (c)一次淬火; (d)二次淬火 图7-57 渗碳后的热处理示意图 1.渗碳 (5)钢渗碳、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 渗碳件组织:表层为高碳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心部为低碳回火马氏体(或含铁素体、屈氏体)。 渗碳体性能为: ① 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较好; 心部韧性较好, 硬度较低。 ② 疲劳强度高。 2.氮化 氮化就是向钢件表面渗入氮的工艺。 氮化的目的在于更大地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蚀性。 (1)氮化工艺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气体氮化。氨被加热分解出活性氮原子(2NH3→3H2+2[N]), 氮原子被钢吸收并溶入表面, 在保温过程中向内扩散, 形成渗氮层。 2.氮化 气体氮化和气体渗碳相比, 其特点是: ① 氮化温度低, 一般为500℃~600℃。② 氮化时间长,一般为20h~50h,氮化层厚度为0.3mm~0.5mm。 ③ 氮化前零件须经调质处理。 2.氮化 (2)氮化件的组织和性能 ① 钢件氮化后具有很高的硬度,且在600℃~650℃下保持不下降,所以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热硬性。 ② 钢氮化后, 渗层体积增大, 造成表面压应力, 使疲劳强度大大提高。 ③ 氮化温度低, 零件变形小。 ④ 氮化后表面形成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ε相层, 所以耐蚀性好, 在水、过热蒸气和碱性溶液中均很稳定。 3.碳氮共渗 碳氮共渗就是同时向零件表面渗入碳和氮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又称氰化。主要采用气体碳氮共渗,可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方法。低温碳氮共渗以氮为主,实质上就是软氮化。 几种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比较 7.3.4 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1. 可控气氛热处理 在炉气成分可控制的炉内进行的热处理称为可控气氛热处理。 可控气氛热处理能减少和避免钢件在加热过程中氧化和脱碳,节约钢材,提高工件质量;可实现光亮热处理,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可进行控制表面碳浓度的渗碳和碳氮共渗,可使已脱碳的工件表面复碳等。 7.3.4 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2. 真空热处理 在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包括真空淬火、真空退火、真空回火和真空化学热处理等。 真空热处理的效果: 1. 减少变形 2. 净化表面 3. 脱气作用 7.3.4 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2. 真空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的应用: 1. 真空退火 2. 真空淬火 3. 真空渗碳 7.3.4 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3.离子渗扩热处理 图7-61 离子渗扩炉示意图 7.3.4 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4.形变热处理 形变强化和热处理强化都是金属及合金最基本的强化方法。将塑性变形和热处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材料机械性能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形变热处理。 4.形变热处理 (1)高温形变热处理 高温形变热处理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区域进行塑性变形,然后立即淬火和回火的工艺方法。 图7-63 高温形变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4.形变热处理 (2)中温形变热处理 中温形变热处理是将钢加热到稳定的奥氏体状态后, 迅速冷却到过冷奥氏体的亚稳区进行塑性变形, 然后淬火和回火。 图7-64 中温形变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7.3.4 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5.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扫描工件表面, 将其迅速加热到钢的相变点以上, 然后依靠零件本身的传热, 来实现快速冷却淬火。 小结(1) 相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固体材料在温度、压力、成分改变时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转变称为固态相变。固态相变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特征,将相变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按相变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即相变过程中原子的运动特征)可将固态相变分为扩散型相变和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