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时系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利时系的应用

? 和利时HOLLiAS MACS系统在BASF BPI项目上的应用 一、概述 德国BASF化工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2005年的销售额达505.3亿美元(福布斯统计数据)。BPI项目(聚异氰酸酯)是BASF中国化工有限公司在上海投资的项目,总投资2.4亿元,生产能力8000吨/年。聚异氰酸酯是一种优质的工程涂料和油漆的固化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保光性,不泛黄,机械强度高,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具、塑料等领域。 用于本BPI项目的和利时控制系统HOLLiAS MACS,是BASF的数名DCS专家对和利时公司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考察,按照世界最先进的DCS的要求来衡量并反复测试,一直到他们觉得很满意后,才最终决定购买的。迄今为止,BASF仅从国内外众多的DCS供货厂商中选择了5家主要自动化供货商(MAV),和利时公司是唯一一家国内的DCS供货商。 BPI系统采用的DCS系统是和利时公司第四代DCS系统——HOLLiAS MACS系统。该系统采用目前最为流行的PROFIBUS-DP现场总线技术。 ? 二、 硬件配置 2.1、系统规模 本项目系统测点共计有近700个I/O硬测点,有20个PROFIBUS-DP通讯节点,以及18个SIS测点。具体情况如下: 测点类型 AI(4~20 mA) AO(4~20 mA) DI(NAMUR) DI(Dry) DO(Dry) AI(SIS) DO(SIS) 测点数量 211个 47个 177个 112个 124个 9个 7个 控制回路 变频器DP通讯 PID 串级 比值 联锁逻辑 马达空值 顺控程序(批量控制) 数量 20个 62个 12个 2个 70个 39个 2段 2.2、系统配置 本项目DCS系统配置1台工程师站(可兼做操作员站),4台操作员站,2个现场控制站,具体配置情况如下: 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配置DELL ?Precision 380工作站,配置双显示器,鼠标以及专用键盘。工程师站配置一台打印机,其中一台操作员站配置一台打印机,两台打印机地位平等,互为冗余,可以执行系统所需的全部打印任务。 每台现场控制站由一台主机柜和若干台扩展机柜组成。主机柜安装冗余的一对控制器、冗余的分布式电源模块、以及若干I/O模块;扩展机柜安装冗余的分布式电源模块、以及若干I/O模块。控制器和I/O模块之间通过PROFIBUS-DP总线连接。 操作员站和现场控制站之间通过冗余的100M工业以太网连接。 全部到现场的信号均配置安全栅,安全栅和I/O模块采用混合安装方式。 在10-3#机柜的背面安装SIS系统。 ? 两个现场控制站的测点分配是按照工艺装置区划分的。10#现场控制站的测点位于工艺单元UNIT20~23,11#现场控制站的测点位于工艺单元UNIT24~29。 该项目有一些MCC设备通过PROFIBUS-DP总线和DCS系统连接。 系统配置一个配电柜,用于给全部DCS系统设备以及现场仪表进行配电。 2.3、系统配置原则 HOLLiAS MACS系统在配置时,遵循如下原则: 冗余原则:控制器、通讯总线、网络、电源等关键设备均采用1:1全面冗余技术,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 余量原则:对于I/O测点、硬盘、机柜空间等均按照用户要求配置满足要求的余量; 负荷原则:对于控制器负荷、处理能力等技术参数按照要求负荷配置; 完整原则:系统的配置是一套符合用户技术规格书要求以及相关文档要求的、完整的DCS控制系统。 2.4、系统特点 HOLLiAS MACS系统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性”:可靠性、易用性、先进性。 HOLLiAS MACS系统在设计、器件采购、制造、检测等各个环节保证其可靠性。系统平均无故障率时间MTBF10万小时,平均修复时间MTTR5分钟,系统可利用率99.9%。 系统至今已经在二千多个项目上成功实施,实践证明它是成熟的系统、可靠的系统。 易用性就是方便使用。作为一个系统来讲,没有易用性,系统再好,功能再先进,如果不能被使用者正确使用,也是白费,甚至带来更坏的结果(比如错误的使用)。这里的“易用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系统维护人员的易用,二是指对操作工的易用。这“易用”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做深就不是易事了,在此略举几例: 对于维护人员而言,系统易用分为硬件的易用和软件的易用,硬件的易用包括所有模块均支持热插拔、无跳线、零接线(系统的模块间采用一对冗余总线连接)、容错(只要能插进去,肯定不会错,模块间的连接、信号线、电源线均采用不同形状的连接件)、智能运行诊断、故障快速定位(比如:系统那块有故障,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故障诊断系统迅速确定,不用或者很少要维护人员对系统各个部件去排查问题)、局部相关(检修这个模块,肯定不会影响其他模块)等等;软件的易用性包括界面的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