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 中国文化概论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ppt

2013 中国文化概论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ppt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 中国文化概论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中国文化概论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一、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 1、民族危机 爆发于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了向亚洲扩张而发动的一次殖民主义战争,引发中华民族 “亡国”、“亡天下”的民族危机。 2、文化危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经济逐步遭到破坏,封建专制制度也随之发生动摇。 1840-1905(66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的入侵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赔银2100万两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攻占北京,焚烧圆明圆,《中英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割地150万平方公里,赔银1400万两,全面开放中国港口。 3、中法战争(1884-1895) 《中法新约》《中葡北京条约》《中美?工条约》,丢失越南、外国进入云南、广西。 4、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赔银2.3亿两白银,割让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台湾、琉球群岛,开放重庆、苏州、杭州等 5、八国联军(英、美、德、法、俄、日、意、奥、西、荷、比、匈)1900-1901 《辛丑条约 》,赔银4.5亿两,年息4厘,39年还清,总共9.8亿两。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进一步加深。 6、英国侵略西藏战争(1888年-1893年 ) 《中英藏印条约》、《中英藏印条约补遗》哲孟雄改称锡金,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7、1903年-1904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战争。 《英藏条约》,赔偿英国政府50万英镑 ,西藏为英国的独占势力范围 总赔款:12.5亿两白银 领土:150万平方公里(俄)、台湾、澎湖列岛、琉球群岛、朝鲜(日)、越南(法)、锡金(英) 租地:香港、九龙、新界(英)、旅大(俄、日)、威海(英)、胶州湾(德、日)、广州湾(法)、澳门(葡) 通商口(16处):广州、天津、上海、厦门、福州、宁波、营口、烟台、台南、淡水、潮州、海口、武汉、九江、南京、镇江。 主权:协定关税权、海关领导权、领事裁判权、领海、领水自由航行权、北京至沿海12地由外国驻军把守,铁路、银行、内河航运、对外贸易、国内贸易均由外国控制。 新的经济成分即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逐渐发展和新的阶级即资产阶级不断成长,传统文化就向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方向转化了。 中西文化碰撞,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和弊端,这就迫使传统文化不能不向西方文化学习,中国文化就开始摆脱以往的隔绝状态而走向世界了。 因此,可以说,鸦片战争所引起的文化危机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契机。 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化的因素 1、西方的入侵,带来了对中国文化价值全面挑战。 2、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与结构。 3、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 4、西方的野蛮与先进的双重性,迫使中国学习西方。 二、从“开眼看世界”到“师夷长技” 1、林则徐:开眼第一人 1839年春天,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走私时.他开始认真研究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主持编译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情、风俗。这部书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地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起点,林则徐则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的《海国图志》等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姚 莹写成《康 纪行》 徐继畲编成《瀛寰志略》 何秋涛著成《朔方备乘》 梁廷坍写戏《海国四说》 表现出近代中国人最初的世界意识。 魏源“:师夷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科学技术的具体主张。 它表明19世纪4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从中西文化的最初撞击中,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不足与“夷人”的“长技”,传统文化的不足正需要用“夷技”来弥补和纠正。 这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 一、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洋务运动  “器不如人”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发起的一场改革运动。 指导思想:以自强为要旨,倡导“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学(西技):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映新兴资产阶级世界观,是世界近代化的根本动力。 中体: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这个纲领在政治上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来巩固衰老的封建制度,在文化上企图以西方近代科技思想来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