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VIP

高三历史一轮-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一轮-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1.重逐抑商政策 (1)产生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 (2)评价 ①进步性: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性: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从客观因素看 ①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 ②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起彼伏。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2)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 (2)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其动力主要来自手工工人的经验积累以及对手工业的充足投入。 (3)经营方式不断进步。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4)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一方面,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另一方面,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到明清时代,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 2.中国古代金融货币发展 (1)商朝人在商品交换中,使用的货币主要是贝类,如:海贝、骨贝、石贝等。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以青铜为材料,铸造货币,也使用黄金和白银。 (3)秦朝用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货币。 (4)唐朝时出现了柜坊(早期银行的雏形)和飞钱(类似于汇票)。 (5)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元朝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7)明清时期形成以银为主、铜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8)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也经营金融活动,晋商在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为官府代解钱粮。 开放型试题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选择。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已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试谈谈……”“你的体会是”等。 一、开放型试题的解答有很大灵活性。解答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角度作答。 二、开放型试题往往通过创设新情境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结论,历史观点。要求学生自己选定论证。 (2008年高考海南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西汉时对商人轻视,严格限制商人的行动,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唐代对商人的限制有所放松,宋代陈亮倡导农商一事,清代倡导经商。 【答案】 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