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阅读7之二(总1065)】----经典阅读,不是戴着“名著标签”的枷锁文档.doc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阅读7之二(总1065)】----经典阅读,不是戴着“名著标签”的枷锁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阅读7之二(总1065)】----经典阅读,不是戴着“名著标签”的枷锁文档

聆听猴年的钟声 2016-01-04 15: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李阳波 怀抱猴年的吉祥与祝福,聆听岁月匆匆的跫音,聆听一种生命兴衰,轮回的过程。 猴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于惊蛰的土地,于复满的心灵,凋零的是什么,绽放的又是什么? 梅的芬芳都温暖了谁的渴望,雪的冷香又纯洁了谁的梦想…… 猴年的钟声,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你从郦道元的三峡中起跳,你从李白的天姥中吟别,你从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轻舟中梦游…… 猴年的钟声,你在孤独、寂寞、生存与生存者之外,纯真了谁的心灵;在国泰民安花好月圆之内,塑造了谁的雕塑…… 聆听猴年的钟声,遥想羊年三百六十五朵飘雪的日子,缤纷成怎样一条幽香的小径。 找一处温馨的角落,以藏起昨天的挂历,连同一些旧的心情和日子。 把笔凝眸,构思着怎样为远走的岁月打烊。凝眸处,新的日子又挂在了墙上。 于是,对镜梳妆。 延续一双沧桑的眼眸,收割了什么,又该再播撒些什么…… 猴年钟声响起的时候,总会握住一些遥远的祝福。 翩飞的贺卡,是猴年修剪出的风景线,葱郁着绿色的橄榄。 美丽的祝福如陈事的底片,冲洗着永远的问候与思念,让漠然的心里生出几许怀旧的温暖。在猴年的感动里,心与心开始亲近,诸如握手、拍肩……于一盘茶点或一盒烟中,复习着从前朴素真挚的情感…… 猴年的钟声是蓄满渴望的火柴,点燃城市林林总总的期待。 爬上都市最高的楼台,展读斑斓的焰火,如何绚烂着猴年的喜悦与快乐,而隐隐的唢呐与锣鼓,又怎样把古朴粗犷的秧歌舞步,植入猴年的氛围,生长着民俗的精粹。 聆听猴年的钟声,我们沐浴在一种崇高的境界下。 打开封闭的阳台封闭的自己,放飞发毒的积郁,任钟声敲打瘀血的关节,让生命流动着春天的颜色。 然后,揣一把泥土和种子,踩着春的韵脚,我们起程。 把每一个元旦都当成序言 2016-01-04 15: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红 孩 中国人向来不把元旦当成什么重要节日,因为那是阳历年。中国人喜欢过阴历年的春节,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节日,是属于中国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如此,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开始过元旦,至于讲究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休息几天。 人生好比就是一幅日子的长卷。而每一年则是这一长卷中的一个章节,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独立的单元,譬如可以视作一本书。我们看一本书,往往要看三个部分,首先要看序言,然后是正文,最后看后记。关于序言、后记,很多人都爱读,还有一些收藏爱好者、书虫,专门对各种序言、后记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名人轶事、历史掌故都是从序言、后记里得到的。前几日,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组关于萧红、萧军的研究文章。有两个研究者不约而同地都从鲁迅先生为二萧写的序言谈起,他们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没有当年鲁迅先生极力为他们二人写序言推介,想必他们今天不会有这么大的名声,赢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 序言,也叫前言,写在前面的话。如何写序言,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写长也可以写短,可以谈天说地,还可以东拉西扯,写序言的目的大都是向读者介绍这本书或者写作这本书的作者。我见过的序言,一般都是肯定者居多,即使有几句批评的话也都比较含蓄,对本书不具有杀伤性。当然,文坛上的事千奇百怪,也有的人喜欢嬉笑怒骂,更有的喜欢洋洋洒洒,动辄就写长篇序言,仿佛不这样就不快乐就没有大学问。我听说世界上最长的序言有写十几万字的,而书的内容还不足五六万字。可是,读者愿意看,谁也管不了。 多年写作,我也陆续出过几本小书。为我写序言者,都是我的老师,他们不是什么泰斗级人物,但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对我很熟悉,因此,请他们写序也就是别无选择了。近些年来,随着自己的声名鹊起,每年也要为朋友们写几则序言。他们看中的不是我的名声,而是我对文学的认识。我曾经说过,文学就是我的经历,你有什么样的经历,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包括文学的主张。比如,我就很推崇吴冠中先生所说的“笔墨等于零”。对于这个提法,很多人只是知道,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吴先生的意思是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他阐明的创作规律是,感情决定技巧,新感情催生艺术新形式,笔墨毕竟属于技巧,程式化的笔墨准则等于零。吴先生甚至疾呼,抄袭老的笔墨,抄袭人家的感情,虚假的感情,这就是笔墨等于零。我不知道别人的感受,每次读我都有醍醐灌顶的震撼。 二〇一五年,我在文学界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是文学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另一个是散文(包括小说)是结尾的艺术,这两个观点提出后,已经逐渐被很多人所共鸣。而我在给朋友们写的序言、评论中,也在反复印证这两个观点。不要以为这两个观点是我的突发奇想,它是我三十年文学创作经验的一个提升。也许你不一定接受,那是你的事。 一个人在一年中,要干的事情很多。不论你干得好与不好,都会成为你自己的历史。当下,盲目的人盲从的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