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浆工艺的现状和发展周永元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永元一、 经纱上浆目的的演变: 在纺织厂生产中,除了一些股线、强捻丝及某些类型的变型丝(如网络丝)外,大多数经纱在织造之前都必需经过上浆。这个织前准备工序称为《经纱上浆》。经纱上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使其在织造时能承受织机上强烈的机械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提高《可织性》的内涵上,近代在总结生产实践和深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和更深的分析。 a、上浆目的的《传统说法》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在纺织厂的工艺设计中或大专院校的专业教说书中都认为经纱上浆目的有三: ①增强 ②保伸 ③耐磨 因此,那时鉴别上浆效果和浆纱质量的指标是:浆纱机上《三个率》(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和浆纱质量《二个率》(增强率和减伸率)。 致使每个纺织厂的浆纱车间,要对每个织轴从浆纱机上落轴后,迅速称重估算它的加重上浆率;每台浆纱机上都装了回潮率显示仪;定时用夹纸条方式掌握纱线伸长率。试验室必需定期取原纱和浆纱的试样,在单纱强力仪上测试它的增强率和减伸率。 但经常发现增强率和减伸率这两个指标与织机生产实际不一致。从表1的生产实际结果分析,经纱的织造效果(经纱断头率)有明显差别的三组浆纱,而它们的浆纱增强率与减伸率区分不出有什么显著差异。表1 涤/棉(65/35)细布(9672)的浆纱比较浆 液增强率 (%)减伸率 (%)断 经 (根/台时)12.9727.170.23pva为主体混合浆11.0934.440.1619.7527.160.11又从表2的分析对比可见:4040府绸在有梭布机(1511型)上织造时,经纱在织机处所受的最大张力值,远低于14.5tex(40英支)纱的断裂强度(只有它的20%左右);经纱在织机上正常制织时,所受的最大伸长率是0.65%,也远低于经纱断裂伸长(7%~8%)。由这个测试对比和纺织厂的多数生产实际都说明强力与伸长并不是经纱断头的主要原因。表2: 40英支经纱在织机上所受机械作用与原纱性能对比经纱所受机械作用原纱机械性能张 力 (cn)40~75断裂强度(cn)200最大伸长 (%)0.65 ~1断裂伸长 (%)7~8反复拉伸 (次)4000经纱之间磨擦(次)2000耐磨性 (次)39与筘齿的磨擦(次)400由表2可见,经纱从织机的后梁移动到织口成布,要受到反复拉伸与弯曲达4000多次;经纱之间摩擦,以及经纱与综眼、走梭板、引纬器等摩擦是相当剧烈可观的,都超过了未上浆的原纱的耐磨性。为了降低经纱断头率,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及产品质量,必须赋予经纱以更高的耐磨性;粘附贴伏突出在纱条表面的毛羽,适当增加经纱强度,并尽可能地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这也是《经纱上浆》成为织造前经纱准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的原因。b、上浆目的的《现代说法》 通过对上列表1和表2的分析。 在80年代的多次全国性上浆研讨会上讨论和认证后,明确了经纱上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耐磨和贴伏毛羽。这是近20年来,在我国已得到了公认,并已列入大专院校教材中。在一本近期出版的高等纺织院校的专业教材中说:《上浆的目的是:使毛羽贴伏,纱线耐磨、增强、尽量保持原纱的弹性伸长,提高经纱织造性能》。因此,在评价经纱上浆效果时,现在已是用《粘附力》、《耐磨次数》和《毛羽减少率》作为浆纱的重要指标;把沿用很久的增强率与保伸率作为一个参考性指标。在探索与开发新浆料时,也常运用化学工业上的《相似相容原理》,判别纤维材料与浆料之间的粘附性。这一点在1985年以后,国内就有专著与不少文章发表,接受了这观点。1999年美国aatcc(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召开的上浆专题研讨会(warp sizing symposium)也专题研讨了纤维与浆料间的粘附性的判别问题,认为经纱上浆主要目的应是:提高浆纱耐磨性,要注意浆料与纤维材料之间的亲和力。会上有人明确提出应该用──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来判别,即纤维与浆料的《溶解度参数》值越接近,则它们之间的粘附力就越大。用溶解度参数差值预测纤维与浆料间的粘附力,这与我们在十多年前提出的用《相似相容原理》判别是一致的。经过数十年的争论与生产实践证明:经纱上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耐磨和贴伏毛羽;对细支纱也需考虑适宜的增强与保伸。在喷气织机织造时,贴伏毛羽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要求浆料应与纤维材料有良好的粘附能力,也有一定的成膜能力。 从《材料学科》的观点来说,要同时具备这二个条件的材料,它们必然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这也充分说明了当前纺织上浆所用的浆料(粘着剂),无论是天然的、或合成的、或变性的浆料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的根本原因。 二、 上浆工艺的几次大讨论: 近代在纺织上浆工艺方面曾有过多次全国性(或地区性)的深入讨论、辩论和专题研究,从而加速促进了经纱上浆技术的发展和深化,也培育了一大批经纱上浆技术人员的成长。在上世纪的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