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青少年犯罪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就在我们身边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我先来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何,叫何春辉,是宁波市望春监狱的一名人民警察,在单位里同志们都叫我小何小何的,不过今天在给为同学面前,看样子我能摆一下谱,自己称呼一声老何了。看着给位同学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面孔。不自觉地就回想起了我自己刚刚进初中时候的情景,浑身充满精力,对一切新的事物都有着好奇,自我意识渐渐地觉醒,对父母老师也不是盲目的迷信崇拜,更多地带有了自己对世界的思考,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期,豆蔻年华、青春年少,整个世界、整个未来都充满了希望。但是同学们,我们也应该清楚,即使是在阳光底下,也会有背光的阴暗角落,对这些阴暗角落的不注意,就有可能会让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自己受到难以换回的伤害,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首先我们得来说几个概念: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我们先来说说“法”,对于“法”我想很多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有些同学会觉得法离我们比较远,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有些同学会很敬畏法,认为法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是用敬而远之的心态去看待,我想啊对于法而言,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客观的。“法”既不陌生遥远也不高高在上,而是踏踏实实地就围绕在我们的周围。我们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就是遵守我们的《交通法》,我们去超市买东西,买完以后要自觉排队付钱,那是不违反我们的《刑法》,同学们坐在课堂上要完成小学初中的学业,就是遵守我们的《义务教育法》,这些都说明了“法”就是紧紧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那么如果要用书面的语言来概括呢,法就是判断曲直、惩罚罪恶,象征公正审判。法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只能叫规章、条例等。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法律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在讲违法和犯罪之前,我还要向同学们再介绍三个概念,分别是“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以年龄的划分为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该法对未成年人的下限年龄未作出规定,也就是说对未成年人从一生下来就加以保护,举个例子,每个刚出生的婴儿都享有财产继承权,哪怕他只是在十分钟前刚刚出生。“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我们监狱系统有一个未成年犯管教所,里面所关押的便是这部分群体,也就是以前我们常说的“少年犯”。“青少年”是一个笼统的、习惯性的称呼,既包括成年人,又包括未成年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称大家为未成年人、少年或青少年时都不算错。但是在适用法律时,必须明确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少年,什么是青少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同的称呼意味着享有不同的权利和承担不同的义务。 再讲讲什么是犯罪。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刑法第17条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还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例如《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2款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动、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因此,我国刑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1月 浙江首考英语试卷.docx VIP
- AQ2002-2018炼铁安全规程.pdf
- 2024年0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2024年度招考高校毕业生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全考点剖析附答案解析.docx
- 三级健康的管理师教学大纲.doc VIP
- 禁毒知识教育毒品知识禁毒课件完美版.pptx VIP
- 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pptx VIP
- 皮带工初级技能考试题库.pdf VIP
- J_BT 9930.4-2015 立式带锯床第4部分:滑车型立式带锯床精度检验.pdf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3课《快乐儿童节》课件.pptx VIP
- (二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