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之蒙古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之蒙古族.ppt

* 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与中国北方的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的大部分向西迁移至不儿罕山(今蒙古大肯特山)一带,发展繁衍为许多部落,各有名号。辽金时期,多以“鞑靼”或“阻卜”泛称蒙古草原各部。 公元12世纪,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连续击败蒙古纷争部落,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大聚会,建大蒙古国。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 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蒙古族有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少数聚居或散居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宁夏、河南、河北、北京等北方地区,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少量的蒙古族居住。 靴子 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用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牧民四季离不开靴,骑马时能护踝,失落马时可以脱镫。 袍子 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这种袍子,宽大袖长。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男子多喜欢兰色、棕色;女子多喜欢红色、绿色、紫色。夏季穿的单夹袍,一般颜色较淡,如淡绿、粉红、浅兰、乳白。冬季多穿老羊皮,羔皮做的袍子,颜色多为青、灰、深兰等色。穿袍子最适应牧区的生活环境,袍子肥大,乘马放牧时,可以护膝防寒避风。袖子长、领子高,乘马持缰时,冬季可以防寒,夏日可以防蚊。 腰带 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男子扎腰带时,多半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显得精悍潇洒,骑乘也方便;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身躯的苗条、矫健。袍子上扎腰带,为的是骑乘时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同时冬天可以保暧,夏日可以防蚊。 首饰 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烤羊肉 奶豆腐 奶茶 奶皮子 烤全羊 马奶酒 炒米 蒙古包 蒙古包分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包顶不存水。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搬迁时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通烟通气,又可采光。 蒙古包 蒙古族风俗 ??春节(白节)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调马、清扫蒙古包,购置奶桶、毡子、锅盆等用具。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过去蒙古民族对火格外崇敬,以为火神可以赐予幸福与财富,把三天叫“火日”,三十天叫“火月”,三百六十天叫“火年”。小年正是送火神的日子。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您好或阿末日、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蒙古民族把酒看作各食品的精华,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蒙古族人对客人的食宿常不取酬谢,无所计较,并认为对客人的招待小气吝啬是看不起人家的表示。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