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翼纶及太平天国时期荡口镇团练
华翼纶及太平天国时期荡口镇团练[摘 要]在太平军攻占无锡、金匮地区时,无锡荡口镇成为太平天国统治区域下的独立王国,究其原因是荡口镇团练主要领导者华翼纶在领导武装抵抗太平军的同时与淮军取得联系,最后在淮军的帮助下彻底击溃了太平军,恢复了清朝统治秩序。本文认为,虽然淮军在此地击溃太平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华翼纶领导的团练在战事初期与太平军周旋、战争中期积极寻找外援和战后对正常统治秩序的恢复却是这场战事的主导角色。淮军只是以击溃太平军为目的,当地的团练组织才是保境安民、恢复社会秩序的主角。
[关键词]华翼纶;太平军;荡口;团练
在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翼纶是一个混进太平天国后期政权的地主团练头子,且还依仗各种势力保护地主收租的负面人物[1]91。但现在学术界对华翼纶的关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在太平天国时期江南特别是无锡、金匮地区军事活动的记载。他的《锡金团练始末记》成为研究太平天国时期苏南地区社会的重要资料。二是他的画作和画论。著有《荔雨轩画说》一卷,其中有许多精到之见,一向为学术界所重视。三是他和近代几位著名科学家的关系。徐寿正是华翼纶的推荐和引导才走进当道者的视野,进而有了成就事业的机会。近代大师级的数学家、科学家和科技翻译家华蘅芳和数学家华世芳,则正是华翼纶的长子和次子。另外他的散文和诗歌的价值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2]
华翼纶与太平军的交锋,主要有三次:一是广西。1851年,无锡邹锺泉由顺天府尹擢广西巡抚,华随亲家去广西。时太平天国起义后,转战桂平、武宣、象州间。华翼纶因屡屡败北而萌归意,返回老家。二是在江西。华翼纶居家未及三载,又选官江西吉安府永新县。1856年3月初,太平军攻克吉安城,进军永新。3月11日,太平军占领永新县城。华翼纶“以永新失守革职在途”,闻母丧,交待未了,借口奔丧而归。三是在无锡析县金匮荡口。[3]本文主要探讨的正是第三次交锋背景下华翼纶领导的团练情况及在当地普遍组织团练的情况下,为何只有荡口镇团练成果击退了太平军并成了太平天国统治区域下的独立王国。
一
华翼纶(1812-1887),字遂秋,无锡析县金匮荡口镇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祖“官吏部22年,出为福建福州府平潭县同知”。其父沛恩主持家政。华翼纶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道光十三年(1833)秀才。[3]著有《荔雨轩文集》、《锡金团练始末记》、《锡金文报始末》、《锡金乱定始末》、《频蹙录》[4]、《雪村徐微君家传》[5]。
作为地方士绅,华翼纶等组织团练,众至数万人,与太平军对抗,战斗十余次,往往取得胜利,曾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表彰,终于使太平天国官员与华翼纶相约“各不相犯”,荡口镇成为太平天国辖区的独立王国。华翼纶一再至安庆求救于淮军,后充当淮军向导,为其传递文报,并最终打败了太平军。[4]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淮军抵沪后,勾结外国侵略者,加紧进攻苏福省,占昆山而把矛头指向苏州,分兵由李鸿章、刘铭传攻江阴,复委华翼纶、杨宗濂总办常熟、昭文、无锡、金匮、江阴五县团练,设总局于常熟城中。1863年8月,荡口局变“仍阴自备”为公开“集团自卫,招致千人”。不久,金匮县监军黄顺元叛变率500人来投,“声势遂张”,再与太平军战。9月初,苏州太平军与诸王联合出兵进攻荡口,经三天战斗,团勇三千,被歼“仅剩20余人”。太平军最终击溃了这支武装。[3]那么,华翼纶领导这支地主武装与太平军之间的博弈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二
团练在近代不是一个新的军事概念,至少从16世纪早期开始,每当正规的防卫失败时,地方士绅就训练自己的非官方的民团。事实上,当发生社会危机时,士绅们的民团几乎就是保卫地方的正规形式。所以,官方正式招募的雇佣兵称为“勇”,地方上自卫的队伍称为“团练”,二者在理论上通常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勇”总是比“团练”更早出场。原因很简单,在正规军不足或作战不力时,他们是地方政府首先依靠的力量。另一方面,真正的团练只是在危机持续之时,或是某一特定地区的知名人士既有力量又有兴趣来领导他们时,他们才会上阵。[6]16
华翼纶领导的锡金荡口镇团练正是在正规军作战不力的情况下,为了保卫地方才应运组织起来的。正如他所说,“咸丰十年三月,金陵大营兵溃,贼遂长驱直达,自丹阳而下常州,郡城犹守六昼夜,至无锡苏州城门不闭,官兵本无斗志,而自巡抚徐以下,无一人知兵,故数百里无限其马足者,吾邑人本懦弱,岂能抗此悍贼,乃迫于势之,无可如何竟激而为团练。”[7]11860年伴随着清军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击溃,太平军威胁到了常州、无锡等地的安全,当地士绅迫于保卫地方的需要,组织起了团练。其实不止华翼纶所处的锡金地区组织团练,可以说是整个江南地区的都组织起了团练,“咸丰十年闰三月,金陵大营师溃,常州不守,苏城戒严,吴郡各乡皆举团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