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花鸟小品画盛行原因探赜
宋代花鸟小品画盛行原因探赜作者简介:王欢欢:1987年,女,江苏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吕佳静:1987年,女,浙江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摘要:纵观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两宋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册页、扇面为形式的小品画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那么,为什么小品花鸟到了北宋中期开始盛行?小品花鸟画在南宋更蔚为风气呢?本文则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探讨。第一,花鸟小品是北宋以来在绘画上追求写实、精细之风的产物;第二,文人画的发展也对花鸟小品的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第三,花鸟小品的盛行也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分不开的;第四,理学中的“理一分殊”和“以小观大”的思想又为花鸟小品的盛行提供了哲理依据。
关键词:宋代;花鸟小品;盛行;原因
宋代花鸟在中国花鸟绘画史中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花鸟小品占据了主要地位。花鸟画以小品形式迅速发展,成为美术史上的一个代表艺术之一。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式多为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描绘特定的场景和瞬间情态,不仅构思新奇,而且格调优雅,表现出独特的趣味。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都受一定时期的艺术传统、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花鸟小品在宋代能够盛行也不例外。下面,我将从以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花鸟小品是北宋以来在绘画上追求写实、精细之风的产物
北宋是武人建立的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初,他实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实行,对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北宋统治者在西蜀、南唐画院画家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更为完备的美术创作机构——翰林图画院,而且在绘画风格上面也继续延续其精细严密之风。来自西蜀的黄筌父子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今有黄筌《写生珍禽图》传世。黄氏父子的画风深得北宋宫廷喜爱,对宋代院体画有极大影响,长时间内成为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标准。
北宋前期的花鸟画家一直沿用“黄家富贵”的写实之风,虽然内容丰富,气势宏大,但却很难将某一物象刻画的细致入微。而花鸟小品的构图方式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一幅画只选择有限的物象,对它们用心经营,苦心孤诣。这样,虽然描绘的物象变少,但是刻画的反而更加精巧细致。如南宋吴炳的《出水芙蓉图》,描绘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破水而出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这种对物象的高度细致的刻画,在全景式花鸟画中是难以做到的。
二、文人画的发展也对花鸟小品的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文人画,俗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宋朝重文抑武,优待各种文化人才,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其庞大的文化阶层,开端于唐代的文人画在这种特有的文化环境下获得了长足发展。绘画也出现了文学化的倾向。虽然从五代开始院体画和文人画在风格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但是统治者不仅没有对文人画表示排斥,反而爱护有加。
宋代文人画是以苏轼、文同、等为代表的绘画流派。文人画家们对简约的构图有着明显的嗜好。他们主要以梅、兰、竹、石等为刻画的对象,自由抒发胸怀,传达一种文人情趣。如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只取一怪石,旁边一木一竹:文同的《墨竹图》(图二)也只选取一枝倒垂的竹子进行精致刻画;文人画的构图方式,无疑给宋代的花鸟画家们提供了一种极为直观的借鉴模式。他们在保存院体画精细刻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文人画构图简约的特点,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图方式——花鸟小品。
三、花鸟小品的盛行也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分不开的
宋徽宗赵佶既是一位统治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不仅大兴画院,还建立了画院考试制度。画院考试的标准是“笔意俱全,不模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艺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像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①。这个标准是当时皇家画院审美趣尚的具体体现。宋室南迁后,虽只剩半壁江山,政
治局面动荡不安,但绘画艺术的繁荣却不亚于北宋。
南宋花鸟画秉承徽宗时代的审美意趣,出现了许多既有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写实功夫,又富于诗情和意趣的佳作。林椿,南宋宫廷画师,他是深受黄家喜爱和推崇的画家。他的《果熟来禽图》,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画家以活泼的形式突出表现了枝叶、果实的色彩和禽鸟的情态,在构图上删繁就简,明洁奇巧,既保持了画院花鸟画“要物形不改”状物精微的写实精神,又表现出作者蕴藉空灵的审美追求。
四、理学中的“理一分殊”和“以小观大”的思想又为花鸟小品的盛行提供了哲理依据
苏轼有诗评当时的折枝花鸟云:“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②。这与西方哲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