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doc

论新时期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新时期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论我国近期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目 录 摘要...............................................................Ⅰ 引言................................................................1 第一章 人文关怀关于人文关怀灾难新闻救灾知识的匮乏对采访对象造成的二次伤害用词不当灾难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几点建议 论新时期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摘 要 不期而至的突发性严重的危害性以及对惯常社会生活的破坏性,使灾难具有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关注度,因而也具有很高的新闻报道价值。在这个媒体逻辑的年代,新闻并非反映真实,而是框限真实。在某类框架的引导下,新闻从业人员经意或不经意地选择和组织真实片断,经排列而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的新闻报道。因此,媒体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在灾难的敏感期间尤为明显。成功的灾难新闻报道,可以稳定社会、安定民心;大众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的、负面的问题会加重灾难的蔓延,扩大灾难的冲击面,延伸灾难消极作用的空间和时间,对国家、社会、公众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以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为例,可避免因没有权威和适当的舆论引导所产生的流言带来的群体恐慌。这不仅媒体新闻取舍的问题,更关系到政府公信和国家形象。人文关怀关于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中世纪的人文主义,它反对、的世界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核心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性和人类未来的思考。它更关注全人类的和谐健康发展,表达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珍视。灾难新闻从新闻价值的规律上看,灾难事件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从受众需求的程度上看,灾难事件往往成为受众的关注热点,尤其是与灾难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人群;从媒介竞争的要求上看,灾难新闻无疑是提高记者报道水平、提升媒体声誉的重要途径;从宣传效果的达成上看,全面、客观、积极的灾难新闻是实现有效宣传效果的重要方面。 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数量多、范围广:对灾难的发生现场、救援工作、损伤情况的报道;导致灾难发生的原因的报道;社会舆论对于灾难事件的反应、评价的报道;国家、地方有关部门对灾难事件的处理情况的报道:灾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的报道:对这一事件及后果进行评论、总结的报道……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种题材报道灾难事件。 灾难性事件的关注度和震撼性极高,在这个媒体逻辑的年代,新闻并非反映真实,而是框限真实。在某类框架的引导下,新闻从业人员经意或不经意地选择和组织真实片断,经排列而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的新闻报道。因此,媒体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在灾难的敏感期间尤为明显。灾难新闻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其传播犹如“双刃剑”,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功能。成功的灾难新闻报道,可以稳定社会、安定民心;大众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的、负面的问题会加重灾难的蔓延,扩大灾难的冲击面,延伸灾难消极作用的空间和时间,对国家、社会、公众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人文关怀与灾难新闻的关系以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为例,比较分析我国媒体的不同表现。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5级地震。地震后鲜见有关媒体的详细报道,而关于地震的具体死亡人数,直到1979年,即地震结束后第三年才首次公布。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通稿发表了标题为《河北省唐山、丰县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的新闻,该篇报道传递给人们的只是一个简短而概括的政府部门救灾信息,其信息量无法达到受众需求。该报道导语对地震范围、地点、时间、震级等进行了简要介绍,新闻主体中关于地震破坏的情况、伤亡的人数、波及的范围、可能的后果、人们目前的生活状况等这些受众关心的信息,基本都没有提到。在这篇报道中,新闻要素的“5个W”没有得到保证,其代表着新闻价值的新闻性亦没有得到体现。唐山大地震中,媒体信息传播的缺位,由于并不发达的通讯技术以及特殊的时代环境,并没有造成谣言恐慌,但是,在当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重蹈覆辙,只能给政府形象、媒体公信力等造成无法衡量的损失。 “非典”时期媒体缺位导致谣言四起就是例子。汶川大地震时我国媒体应对灾难报道的能力、新闻意识以及新闻理念等,相对于唐山大地震时有了质的飞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新华网在18分钟后发布消息,中央电视台在震后32分钟播出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并展开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的24小时全天候直播。大众传媒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观众提供灾区的最新消息。中央级媒体、省级、地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