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实录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课件.ppt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 “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个人简介: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集《阿Q正传》,后又著有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缘起; 杂文:是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以形象说理为主的,短小,活泼,犀利的文学体裁,是“战斗性的文艺作品”(夏衍);是“文艺体裁的一种”(唐弢)。;写作背景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掌握下列词语:;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中作者提到几种“主义”;思考;研习第一部分: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研读第二部分:;◎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样说理的? ;真正的”拿来主义“是什么?;   ; 研读最后一部分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总之,我们要拿来。 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拿来”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鲁迅名言;? 鲁迅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言的特点是犀利和幽默。犀利是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提示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例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一个“给”字就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居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一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犀利的语言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也用于一般的剖析事理,揭示矛盾。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5句话82个字,集中回答了五个问题,论因果,作选择,加判断,都深中肯綮、无可移易。每一句都是精确、犀利的典范。 ;;本文的见解与毛泽东同 志倡导的“吸取精华,剔 除糟粕”“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