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台北.ppt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1974年毕业 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 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每年导演学生戏剧,并为《法兰克福汇报》撰写专栏。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受台北市市长马英九之邀;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目送》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文化是什么?》2012年1月31日,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在大选之后进行了“总辞”,根据新任新政机构负责人陈冲提出的名单,龙应台将担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的文化建设部门负责人。5月20日本届政府领导人正式宣誓就职后,将设立“文化部”为新的文化事务管理机构,如无意外,届时龙应台将转任“文化部”的首任“部长”。龙应台曾经在以马英九为市长的台北市政府担任文化局长,可见马对龙的倚重,同时也希望籍此项人事异动方案,纾解当局与文化界的紧张关系。 创立诚品的吴清友出生于台南县将军乡最西边的贫穷渔村马沙沟,父亲吴寅卯是家族中第一位受高等教育的。吴清友由于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不必当兵,从台北工专毕业后,他进入专卖观光饭店餐厨设备的诚建公司,从业务员做起。31岁,接下该公司的全部股权,业务蒸蒸日上,占有台湾大型观光饭店80%的市场。当时台湾高级饭店已趋饱和,诚建的发展也到了极限,吴清友转而全力经营诚品。 这家台湾本土自创品牌,跟一般印象中的传统书店迥然不同。一踏进诚品敦南店大门,就可以嗅到书店内附设雅座所飘逸的浓浓咖啡香,伴随着书香,两种香气在空气中奇妙结合,散发出迷人的气息。明亮、开阔的空间,具欧洲图书馆风味的书城,空间对称而有层次,连贯中有区隔,一反传统书店的沉闷与规格化,以沉稳、优雅、温馨的色系,作为其装潢特色,创造出充满人文艺术气质的氛围感受,让每个人一进入诚品书店,就不自觉地轻声细语、放慢脚步。 台湾除了正规教育和技职教育之外,还有多种形式的业余教育,如夜校、函授以及补习教育等。 台湾教育行政单位依照性质不同可分为:教育行政机关(在“中央”为“教育部”,在地方为“省、直辖市”政府教育厅局及“县、市”政府教育局)和社会教育机构(各级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 在台湾的许多公共场所都可看到这样一条标语:“教育决定台湾的未来,你我决定台湾的教育”。这则标语体现了台湾当局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调动民众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台湾的中学、初中以公立为主,私立学校不足1%;高级中学、职业学校的公立、私立学校数平分秋色;大学则是私立学校占到65%。 1950年,台湾共有在校学生103万余人,各级各类学校3132所,其中大专院校只有7所。而目前台湾地区在学人数约530万余人,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8071所,其中大专院校已发展到约150所。以1990年至2000年为例,十年之间共计增加1328所学校,增幅为19.7%,教师则增加26.2%。其中大专院校增加25所,在校生数达99.4万人,增长45.9万人,增幅达85.8%;博士生、硕士生分别增长2.2倍和2.5倍。十年来大专毕业人数累计183万人,已受高等教育人数显著增加,并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 台湾教育与内地相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