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一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建模研究
摘 要
黄海冷水团是我国陆架浅海上一个重要的海洋现象,一直倍受我国物理海洋
学家所关注。近年来对黄海冷水团水域的物理及生物化学特性研究受到了周边国
家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生态动力学方面的数值研究仍很缺乏。本文的
主要研究目标是构建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垂直一维模型,并
利用此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各生态变量垂向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物流能流结
构特征以及微食物环的贡献和营养盐的收支循环等问题进行动力学研究。
首先根据2000.2001年黄、东海生态综合调查结果和前人的分析结果,分析
了黄海冷水团水域水层、底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该海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的生物量季节变化存在双峰结构,在全年中有两次大量繁殖期。浮游动物的位相
略滞后于浮游植物。在温跃层存在季节,黄海冷水团水域的叶绿素和溶解氧含量
出现次表层最大值现象。总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除冬季上、下层水体间比较均
匀外,在黄海冷水团存在期间,表层浓度最低,底层最高。底牺生物的分布也有
明显的季节变化。黄海冷水团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秋季EE较大,而小型底栖
动物生物量存在春、秋两季的高值。
通过对南黄海及东海海域营养盐大气入海通量的研究结果的综合与再分析,
说明黄海及东海海域营养盐气溶胶浓度和降水中的离子浓度都有较明显的季节
变化,基本上冬季最大,而夏季最小。这与该区盛行风系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
关。氮盐以湿沉降为主,而磷酸盐以干沉降为主。东海海域的大气干、湿沉降通
量均比黄海海域小,但由于其面积较大,所以年平均大气总沉降量比南黄海海域
大。对于黄、东海生态系统而言,大气沉降的营养盐输入作用十分重要,与河流
输送相比,NI-h+和P04。以大气沉降为主,丽Si032’和N03一以河流输送为主。
在胶州湾水层-底栖耦合单箱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个适合于黄海冷水团
水域的水层一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垂直一维模型。模型共分为水层和底栖生态系统
两部分,并考虑了二者之间相互耦合。模型采用箱式模型,将模型根据温跃层与
真光层位置从上至下分为三个箱子。三个箱子都包含了水层生态亚模型,它主要
子考虑了底栖生态系统。底栖部分包括大型底栖生物(MacroB)、小型底栖生物
和总无机磷(BTIP)。水层和底栖生态系统的耦合是通过浮游植物与颗粒有机物
的沉降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再悬浮来实现的。表层箱子考虑了营养盐的大气干湿
沉降输送。另外,该模型还通过参数化形式考虑了微食物环的作用。整个模式考
虑箱子与箱子之间的垂向输送通量。
通过该模型对黄海冷水团水域生态系统各生态变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
并同黄海冷水团水域的观测资料及相关文献分析对照,证明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
映出黄海冷水团水域生态系统的季节变化特征,各个生态变量间的关系及不同水
层间的生态变化差异是比较合理的。这说明该模式能够比较成功地反映黄海冷水
团水域水层一底栖耦合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结构特征。
利用该模型进行的参数敏感性实验分析表明,黄海冷水团水域浮游植物生长
受光照和营养盐等不同限制因子的共同控制下。对于表层,营养盐的限制作用更
加明显;但对于中、下层光强的影响则更为重要。生物过程参数既能影响浮游植
物生物量峰值出现时间,又能影响峰值的大小。温度则可以显著改变峰值的大小,
而太阳辐射则限制着中、下层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还表明模型的参数是互
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在研究中应该将其放到生态系统中从整体的角度考虑。
利用该模型估计分析了微食物环对黄海冷水团水域生态系统的贡献。对于浮
游动物生物量而言,微食物环的贡献最大,将近60%,其次为浮游植物,POC
的作用最小。并且三者的贡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黄海冷水团水域生态系统中碳
循环的初步定量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产中,约有99%进入了主食
物链,22.o%左右向底部转移,呼吸所消耗的碳量约占44.4%。
大气沉降对营养盐的输送作用是黄海冷水团存在期表层氦盐的重要来源之
一。对整个黄海冷水团水域营养盐的循环收支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的吸收是黄海冷水团水域营养盐的最大损耗项,有机物分解是其重要源项。但对
于不同水层,各个过程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水层一底栖耦合;垂直一维模型:黄海冷水团水域;生态系统
i modelresearc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功能梯度材料Timoshenko梁的弯曲及振动分析.pdf
- 鼓泡反应器及喷射鼓泡反应器烟气脱硫实验及理关于的分析研究.pdf
- 固—固相变储能物质—(C-%2cn-H-%2c2n%2b1-NH-%2c3-)-%2c2-MX-%2c4-及其二元体系的的分析研究.pdf
- 固体脂质纳米粒经胃肠道转运的的分析研究.pdf
- 关于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pdf
- 关于高职高专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分类、分级教学的探索及思考--_--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教学为例.pdf
- 关于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及发展.pdf
- 关于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pdf
- 关于武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pdf
- 关于新世纪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