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古诗的赏析之语言篇.pptVIP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古诗的赏析之语言篇.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古诗的赏析之语言篇

中考复习专项 古诗的赏析之语言篇 关于“字词”的例题 2008年大庆市课改实验区 结合加线字赏析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炼字的方法 写人抓情感,写景抓特点。 推敲字词抓“诗眼”,即把握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多重含义)及修饰语(形容词、副词)和特殊词(叠词、拟声词)等。 关于“字词”的练习1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1、“秋”字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好在哪里? 关于“句子”的例题 2008年湖北黄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炼句的方法 【方法点拨】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抓住某一句就成了把握全诗的线索,进一步把握它的哲理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 关于“句子”的练习 请对“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作简要赏析。 关于“风格”的例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_____ 的特色 关于“风格”的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赏析语言风格的方法 “风格”即作家语言的最突出特点,例如: 李白-雄奇飘逸、杜甫-沉郁顿错 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 李清照-婉约凄切 常见的风格赏析专用语言: * * 语言分析是一道传统试题,历年来频频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尤其是赏析诗歌重点词句的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高,也是中考出题的热点。 提问角度: 【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见”表现作者采菊时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秀丽之景,更能突出他的闲适心情。 明确:“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圆”字给人以雄浑之感。形象勾画出大漠特有的壮阔苍茫的景象。 明确:点明了特定的季节,烘托出人物此时孤寂的心情。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该字的作用。 明确:“愁”。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关于“字词”的练习2 明确:写出了初春时节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的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提问方式】 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 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明确: 形象的写出了太守出猎时的雄姿和壮观的场面以及高昂的情绪。 【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平淡质朴(平淡自然)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