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江苏自主命题诗歌鉴赏展示.pptVIP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江苏自主命题诗歌鉴赏展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江苏自主命题诗歌鉴赏展示

江苏自主命题诗歌鉴赏展示 1.04高考:征人怨 唐?柳中庸 2.05高考: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益 3.06高考: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4.07高考: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5.08高考: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6.09高考: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1.04高考:征人怨 唐?柳中庸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读懂诗 一、读诗题:“征人怨 ”,边塞诗歌,表达戍边怨情。 二、看诗人:唐代诗人。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 三、读诗句:明大概——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心随同)万里黄河又绕过了边陲遥远的黑山。 审清题干、规范作答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分析:写景写事,边塞特征只有通过意象、物象来展示,特别是地名。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分析:句句有“怨情”,就需要从诗句的内涵上发掘:气候、环境;征战艰苦;戍边调防频繁;生活的苦闷等。 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 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高考: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益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读懂诗 一、读诗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可以看出是一首即景抒情诗歌。“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 二、看诗人: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列名“大历十才子”,彼此是诗友。 三、读诗句: 明大概——傍晚时分,夜幕降临,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微风骤至。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d:\我的文档\桌面\江苏高考诗歌\赏析2.doc 审清题干、规范作答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清冷幽静  孤独寂寞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案:“为拂绿琴埃” 3.06高考: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读懂诗 一、读诗题: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应该表达的是对妻子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看诗人: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 三、读诗句:明大概——去年的这个时候还在家里, 今年却又相各天涯,了一心的乡思 ,两鬓的秋霜,山与水相连接 ,水倒影着晚霞,看到归巢的乌鸦, 想起他什么时候可以农耕回来 儿女团圆 一起品茶。 d:\我的文档\桌面\江苏高考诗歌\赏析3.doc 审清题干、规范作答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是“再一年”,用一“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运用的是反衬手法,诗句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来衬托诗人思乡的孤独苦闷。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