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docVIP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doc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 曹建新,王一民,王爱军,刘 莉,张 羽,张晓东(430010 武汉,解放军第161医院放射科) [摘要] 目的 评估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快心率(心率≥75/min)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P组)或回顾性心电门控(R组)CTCA检查,比较P组和R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P组中12例患者CTCA结果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P=0.38 [通信作者]曹建新,E-mail :caojianxin161@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已成为一种高效降低慢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辐射剂量的重要方法[1-2]。双源CT拥有相对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使前瞻性电门控CTCA应用于快心率患者成为可能。本研究评估快心率(心率>75/min)患者双源CT的flex padding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比较评估CTCA的诊断准确性,以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CA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快心率患者行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检查(P组),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37~79岁,其中平均心率75~85/min 20例,86~95/min 38例,≥96/min 22例,P组中有12例患者随后行CAG检查。另选择本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例快心率患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检查(R组)作对照,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0~78岁,其中平均心率75~85/min 25例, 86~95/min 32例,≥96/min 23例。两组患者入选标准:①心率相对平稳,无严重心律不齐;②无碘剂过敏及严重的肝肾功能不良;③检查时屏气良好;④体质指数<29.0 kg/m2;⑤ CTCA检查与造影检查间隔时间<4周。 1.2 检查方法 CTCA检查设备为德国Siemens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所有患者均未服用降心率药物,于扫描前3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经右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50 mg/ml)或优维显(370 mg/ml),流率4.8~5.5 ml/s。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下1 cm至膈下1 cm。P组采用flex padding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准直器宽度64 mm×0.6mm,曝光时间窗41% R-R间期(±8% R-R间期),每次曝光时间380 ms;R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准直器宽度64 mm×0.6mm,心电脉冲窗范围32%~77% R-R间期,螺距0.33~0.42。两组患者管电压使用100 kV或120 kV,管电流根据患者体质指数调整,范围241~420 mAs/rot,横断面图像层厚均为0.75 mm,卷积核B26f。CAG检查设备为PHIPIPS血管造影机(INTERIS Allura Monoplane),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插入6 F或5 F的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先至升主动脉,然后分别进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依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ml)。右冠状动脉造影采用2~3个体位进行投照,左冠状动脉造影采用4~6个体位进行投照。 1.3 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分析 扫描后记录患者平均心率和放射剂量长度乘积,并计算出有效剂量,计算公式为:有效剂量=0.017×放射剂量长度乘积。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图像数据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和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完成各冠状动脉图像的重组。由两名高年资CT诊断医师以双盲法进行质量评分,包括右冠状动脉的近段、中段、远段和后降支,左主干,左前降支的近段、中段、远段和第1对角支,左回旋支的近段、中段、远段和第1钝缘支。图像质量评分参考徐磊[2]和曹建新等[3]的4分法:①4分:右冠状动脉各段管腔清晰并连续完整,无运动伪影及错层;②3分:右冠状动脉近段管腔轻度运动伪影,致图像稍模糊;③2分:右冠状动脉管腔明显运动伪影,致图像显示模糊,但尚可作出诊断;④1分:管腔明显运动伪影及错层,无法满足诊断需要。在两人的意见存在明显议异时,共同商定评分结果。 1.4 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结果与CAG结果对照 12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与CAG结果对照,分别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