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如何开发佛山旅游文化资源
浅议如何开发佛山旅游文化资源
【内容提要】佛山历史悠久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初步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使相当一部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佛山的历史文化资源佛山历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留下了不少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和聚落遗址。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现有国办博物馆6个,以及陶塑、园林、武术、民间艺术等专题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14个、私人专题博物馆1个。无论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是从各类文物的种类与质量来看,佛山都可以称得上是广东的文物大市。不仅如此,佛山还是粤剧的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些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既是佛山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佛山现代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是与北京、苏州、汉口齐名的“天下四大聚”。历史上,佛山不仅以工商业和贸易闻名全国,而且孕育了粤剧、粤曲、醒狮、舞龙、麒麟、十番、锣鼓柜、八音、木鱼、龙舟、陶塑、秋色、剪纸、木版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和丰富的民俗事象,是闻名遐尔的粤剧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民俗文化之乡和武术之乡,保留了大量具有珠江三角洲特色和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无形文化遗产。近几年,佛山在无形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建设发展有佛山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一些成绩。 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是指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即所谓活态的“文物”,其价值往往是有形文化遗产不能替代的。为了笼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艺术制作技艺,早在1956年佛山市就成立了民间艺术研究社,使秋色纸朴、泥塑、仿生艺术、灯色扎作、剪纸、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项目得到保存,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的奇迹”。近年,该社充分利用传统艺术研究以及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对生产工艺作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将室内装饰的灯色。艺术发展成广场艺术,将佛山剪纸艺术融入现代装饰之中,其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引起轰动。如该社应邀参加澳洲墨尔本的节日巡游,制作了300英尺大彩龙,轰动全城。在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龙腾灯耀庆千禧”大型灯会上,该社设计制作了2000多组件彩灯扎作艺术品,其中“腾龙”组灯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佛山剪纸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创新,为广州花园酒店创作的大型剪纸壁画《红楼梦》成为脍炙人口的巨作,荣登《中国名壁画》之列;为香港保良局设计制作的巨型剪纸《纸艺传情暖万心》等,开创了民间剪纸为现代大型建筑装饰所用的历史先河,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赏。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著名的民间艺术研究及生产基地,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保护佛山石湾镇陶塑这一民间艺术的精髓,市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把石湾私人陶艺作坊合并组建了石湾美术陶瓷厂,吸纳和培养了刘传、庄稼、刘泽棉等一批陶塑艺术大师,并选派了一批有美术专长的文化干部充实创作队伍,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大批陶艺人才。在坚持发掘石湾古老的制陶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具有现代审美趣味和形式感很强的作品,使石湾陶塑艺术长盛不衰。 佛山是著名的武术之乡,由于历史原因和民间师徒相授的局限,佛山的武术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一些拳种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为此,文化、体育等部门共同协作,重建民间体育组织——佛山精武会,支持私人创办拳馆,使佛山武术运动得到恢复。文化部门还专门组织人员对佛山武术进行挖掘和整理,举办佛山武术展、出版了《佛山武术文化》一书。近年来,还建立了佛山黄飞鸿纪念馆、佛山鸿胜纪念馆、叶间堂等武术专题纪念馆。这些纪念馆已成为增进海内外友谊、交流武术技艺的场所,为弘扬佛山武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对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深远意义。佛山优秀的醒狮艺术闻名海内外,“文革”期间,醒狮表演陷入低潮。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醒狮表演得以恢复,组织起数百支醒狮表演队,成立佛山龙狮协会,邀请佛山的“鼓王”、“狮王”等前辈出山,传授南狮技艺,并吸收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狮艺精华,融入传统技艺中来,使佛山醒狮表演得到提高和发展。近年来,佛山市醒狮团曾多次代表中国赴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进行表演,成为最受世界各地观众欢迎的项目,为宣传佛山,提高佛山知名度做出了贡献。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为打造粤剧文化旅游这一品牌,市委、市政府支持文化局把佛山粤剧博物馆建设作为市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重点建设项目,拨出专款进行馆舍整修、文物征集和陈列展示。迄今为止,佛山粤剧博物馆已征集文物近两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