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102013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doc

20142102013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102013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作文素材· 2013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先进事迹】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黄旭华是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的智慧。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的。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志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试验,没有试验风洞和大型水池,没有厚钢板加工设备,关键的是中国还没有陆上核电站。1963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1965年,二、六机部党组建议恢复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同意重新上马。黄旭华十分清楚,研制核潜艇,美国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起。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的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的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太多风险” 的路——三步并作一步—— 一步到位。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却步履艰辛的路。当时,国外资料真假难分,虚实难辨。某外刊资料称:为保证导弹发射落点精度,美国打算在艇上装一个65吨重的大陀螺,以稳定其航行状态。但这么大的物体中国不能生产,设计组反复论证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没它也行。但专家争论激烈,人家比我们先进都用,我们不用,发射时潜艇翻了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黄旭华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抄袭,有什么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既然试验可以不装,就应该相信自己的试验——不装,黄旭华拍板定案。后来得知,其实美国压根就没有装,黄旭华总算没上当。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这些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历尽艰辛,中国的核潜艇终于搞出来了。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1981年中国第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