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婚姻制度
我国现行法采狭义的事实婚姻概念: 符合法定结婚条件与时间条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 依据: (1)最高院1979年《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认为“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 我国是采狭义说 (2)1989年11月21日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3)2001年12月24日最高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5条 2.事实婚姻的特征: (1)形式的欠缺性:未登记 (2)关系的公示性: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 (3)主观的目的性:有创设夫妻关系及建立家庭之目的 (4)实质的符合性: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 (5)时间的限定性:符合法定的时间条件 94年2月1日前开始同居 并94年2月1日前双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 (二)事实婚姻的立法沿革 分四个阶段: 1、79年以前:承认 长期仪式制的传统、50年的解释承认 2、79年- 94.2.1:限制承认\逐步从严 79年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 89.11.21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86.3.15.前 起诉时 86.3.15.------94.2.1之间,同居时 3、94.2.1-2001.12.24:不承认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24条:婚姻关系 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94.4.4最高院:凡是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是非 法同居关系。 94.12.14:(最高院)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 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 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论处. 4、2001.12.24——今:限制承认 解释(一) 第5条: 94.2.1.前同居并在94.2.1前双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的,按照事实婚姻关系处理. (思考:为什么要承认 事实婚姻的效力?) (三)事实婚姻的效力及处理 1.事实婚姻的效力:与法律婚同 2.事实婚姻关系的处理 (1)事实婚姻具有违法性(未登记,见司法解释) (2)事实婚姻关系可因补办结婚登记而转化为法律婚(婚姻效力从双方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起算.(一)第5条) (3)审理事实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先调解、后判决.调解不成,判决准予离婚 。 (4)事实婚姻关系离婚时,对子女、财产与经济帮助等均适用婚姻法离婚的规定. 教程P 65讨论案例: 不足法定婚龄是否为事实婚姻? 1992年同居,当时女方年仅19周岁 六、现行法对同居关系的认定与处理 (一)现行法取消“非法同居关系”的说法,改称同居关系的原因 1.体现落后的法律观念(即法律未许可的就非法) 2.逻辑上存在问题:法律上未使用合法同居 3.法律适用上: 侧重于非法同居关系的解除 忽视财产与子女的问题 (二)同居关系的概念特征 1.概念:同居关系是指未办理结婚登记而公开共同居住生活,不具备事实婚姻法定条件的男女两性结合。 可探讨: 是否应当包含同性同居?(不承认同性婚姻) 是否应当称为非婚同居?(二人不具备结婚形式要件的较稳定的长期共同生活形式) 特征(3个): 第一,同居关系的主体必须是异性男女。这是同居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相区别的一个特征。 第二,同居关系不符合事实婚姻的法定要件。这是与事实婚姻关系相区别的一个特征。解释(一)第5条 第三,同居关系的当事人双方要公开同居生活。 (这是与通奸相区别的一个特征) 同居关系的当事人不隐瞒其同居生活关系,即其共同生活关系被一般群众所知晓。 而通奸关系则具有隐蔽性,不具有公开性。 (三)现行法的分类: 是按照当事人有无配偶分为 1.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违法行为) 2.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不是违法行为) 同居协议 3.两者的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有:属于违法行为.(有禁止性规定) 无:不属于违法行为(无禁止性规定) 第二,主体不同。 有:主体至少有一方有配偶 无:双方均为无配偶 第三,后果不同. 有:承担法律后果(离婚理由\离损赔偿理由/法院受理解除之诉) 无:无法律责任的规定。法院一般不受理解除之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