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监管不完善性之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金融监管不完善性之解析

国际金融监管不完善性之解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的今天,国际金融的持续监管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有关的论著可谓多如牛毛,而且从形式上看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国际金融监管也在表面上呈现出一片繁荣与完善的迹象,比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诞生及其所确立的巴塞尔银行监管体系、国际证券监管者组织、国际保险业监管者组织等,然而从深入的层次剖析一下此种国际金融监管的组织、内在制度及其实践中的效应等方面,结果却不大令人满意。所谓的关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内国法国际化、国际法内国化的结果也大打折扣。鉴于此,本文拟将对现行国际金融监管的不完善作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一、薄弱性:金融监管理念有欠成熟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金融监管,即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问题,大多的学者仍试图从市场缺陷角度来论证金融监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如他们认为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弥补该缺陷及其导致的弊端, 除了完善市场制度外,政府的管制是不可或缺的。就市场缺陷的原因而言,主要指市场机制在若干领域或情形下,失去其优先资源配置的作用并进而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市场缺陷的原因主要来源包括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偏差等。因此,该种市场缺陷便为金融监管提供了必要性。   就目前的金融监管理论而言,根本上仍然没有摆脱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经济学原理,仅注意到了金融体系对整个经济的特殊影响,却往往忽略对金融活动的本质属性和金融体系运行的规律作特殊的研究,这不免使金融监管理论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也就难以从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深层机理中挖掘出有效的金融监管政策和方式,并导致金融监管理论总是面临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的两难选择。 而且从其实际效果上看,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金融监管从立法到实施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这也在一定层面上使金融监管成为经济的附庸。实际上,金融监管理论基础的确立应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构成与运作方式及金融风险等内在的特殊性及本质着手。比如就金融业的特性分析,其存在以下的本质:一种具有公共性与社会性的产业、为高风险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的稳定对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必须有一个规范权威的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业实行监管和规制,以协调和解决金融业市场缺陷所导致的各种矛盾。 这即意味着,在确立国内与国际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时,不但应从外部力量介入的角度来考虑有效的金融监管策略,而且更应注意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及金融工具的本质方面来探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方法。   二、脆弱性: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内在缺陷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组织对于国际金融监管的作用举足轻重,比如巴塞尔委员会自其成立以来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银行监管的文件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巴塞尔银行监管体制。如:《巴塞尔协定》(1983 年) 、《巴塞尔资本协议》(1988 及1999 年) 、《巴塞尔协定的补充:银行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交流》(1990 年) 、《国际银行集团及其跨境机构监管的最低标准》(1992 年) 、《跨国银行业监管》(1996 年) 、《巴塞尔核心原则》(1997 年) 、《增强银行透明度》(1998 年) 等,然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其法律性质上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缺乏必要的国际法律上的人格,并不具有必要的超国家的权力。因此,从形式上而言,巴塞尔委员会的系列文件仅对其成员国具有约束力,而对其非成员国,并无约束力可言。诚如1983 年《巴塞尔协定》的引言所表述:本文件提出和阐述的原则是这一领域内最佳实践的建议性指南,所有成员已承诺以其可利用的方式开展工作以便贯彻实施。尽管我国的银行监管当局曾明确表示采用“巴塞尔协议所通过的银行业审慎监管原则”进行金融监管,但是从我国目前对有关巴塞尔体制的研究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并未正面论及巴塞尔文件及其原则的性质。也正是由于巴塞尔委员会的先天发育不良,所以对于其所发布的文件之法律性质存在着以下的争论:有的将其称为“巴塞尔协议体系”归入“国际金融监管立法”的范畴; 有的则认为“不是法律文件,不是国际法”; 有的认为它们是“带约束性建议”,相当于公认的国际惯例。 此种法律性质的认定无疑影响到了巴塞尔系列文件在实践中的作用。就其法律性质无从判定的根源而言,无非是源于巴塞尔委员会本身法律人格的模糊性与缺位性。   纵观全球比较有影响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法律地位的缺乏及其内在的发育不良并非一个仅有的现象。就国际证券监管者组织( ISOCO) 而言,亦存在着相类似的弊病。如: ISOCO 的工作程序一般是由工作小组提出建议,再由所在委员会同意,最后由执行委员会批准,但其作出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