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和Carto.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房颤动和Carto

心房颤动和Carto 三维电磁导管定位系统——CARTO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传统标测方法是通过直接记录多导心内心电图,根据局部电位的形态、振幅以及相互之间的时间关系定位。对于简单心律失常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实用和快速的优点,但对复杂的心律失常则常常勉为其难。近年来,一种新的标测定位技术,即CARTO系统,日趋成熟,目前国际上许多中心已开始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CARTO三维电磁标测消融系统是冷战后高科技技术军转民的典型。九十年代初,设于Haifa的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的Ben-Haim等将原拟用于军事上的某些定位技术应用于医学工程,设计出一种心脏电磁标测定位系统,并创立了BIOSENS公司。他们于1995年将这一技术与普通CORDIS消融导管相结合,研制出一种顶端埋置有磁性定位传感器的标测消融大头导管,并于同年年底首次应用于人体。1996年通过了欧洲的CE标准后率先在欧洲几个中心装置使用。其最初设想是以电磁定位系统完全取代昂贵的X线设备和常规电生理系统,故早期将其称为非放射透视式标测[1~4]。目前,应用该技术虽不能完全达到上述目的,但可大大地降低射频消融时的X 线曝光量,简化消融复杂心律失常的标测定位。此外,在CARTO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OGA系统可直观显示室壁运动和供血状况,结合激光导管可以治疗不适宜作冠脉搭桥或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病人。    1 系统的组成   该系统由定位板(体外低磁场发生器)、带有被动传感器的射频导管、中央连接器、磁电分析仪以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1.1 定位板 置于检查床下的定位板由三个环形磁场发生器构成。三个磁场发生器排列成正三角型,每个磁头产生约0.05高斯的磁场(注:地球磁场约0.5高斯,而核磁共振的磁场大于1.5万高斯)。通过计算机可以对定位板上方的磁场进行分区编码以及空间定位。   1.2 消融标测/定位导管 射频导管的结构与普通射频导管相似,具有一个4或8 mm的大头电极。最近已有灌流冷却大头消融导管投入临床使用。大头电极内埋置有温敏元件,可作温控放电。其顶端的弯曲度与常规射频导管一样可控。此外,紧邻大头电极埋置着一个极微小的被动磁传感器。当大头电极进入定位板的磁场时,由传感器接收到的磁场信号和电极接收到的局部心电信号通过导管尾端的联线传入CARTO磁/电处理器进行处理。除了射频标测导管外,在患者背部还连有一根定位电极,内部同样埋置有被动磁传感器。当患者在术中移动体位时,定位电极和标测消融导管的相对位置不变,可以保证系统的定位记忆功能在患者位置改变时仍然可靠。早期定位电极是插入体内放置于冠状窦内,标测时该电极移位后常需从头标测。现改为体外电极,大大地简化了手术过程,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3 中央信号分配器 连接标测导管和CARTO磁电处理器。此外,还可将常规数字式电生理仪以及射频发生器与CARTO系统相连,使各个系统有效地共同工作。   1.4 CARTO磁/电处理器 是CARTO系统的核心,内置磁场和心电放大处理器。标测导管记录到的磁场,心电信号传入CARTO磁/电处理器后,经过放大,并加以数字化后传入计算机工作站作进一步处理。   1.5 计算机工作站 经磁/电处理器初步处理后的原始数据,将由具有强大计算功能的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处理,显示出心腔的二维或三维解剖图象、电激动播散顺序以及消融导管的位置。同时还可以象常规电生理系统一样显示局部心电信号的形态、振幅和周期。   2 应用原理   患者躺在手术床上时其心脏位于定位板下,导管一旦进入心腔后,置于大头导管顶端的磁场传感器就可将接收到的磁场信号的振幅、频率以及周期的变化传入CARTO磁电处理器,从而将导管顶端在磁场内的三维位置(X,Y,Z)以及导管顶端所指的方向、导管顶端弯曲的前后经由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显示出来。由于心脏在不停地跳动,通过同时记录到的心电信号触发,可以记录到某一特定心动周期,如舒张末期大头导管顶端所处的位置。在具体操作时,当导管和室壁接触良好、心动周期稳定时,可以自动或手动将此点的电磁定位和局部心电信号的变化记录下来。   导管同时记录到的整个心动周期局部的电位变化。局部动作电位时(LAT)是CARTO系统标测时的重要参数,定义为触发电位到局部除极电位的间期。一般系统本身自动将局部单极电图的最早激动波作为局部电激动的初始,但也可由操纵者任意确定,或标测后重新确定。LAT决定标测点除极的时间顺序,对标测后重建心腔内电激动传导方向、速度和顺序起决定作用。   当记录到两点后,计算机自动将其联成一条线,三点则可成一面。当标测到一定数量的部位后,就可形成三维图象,以不同的颜色表示除极的早晚。以红色表示除极最早的地方,以蓝色表示除极较晚的区域。由于将最早激动部位用红色显示,故早期又有人将之称为热点标测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