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及探究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及探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迅速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科学转移,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同步跨入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又是我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对职业教育发展既是良好机遇,又是严峻挑战。甘肃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已成主导趋势,但由于劳动力低层次、低水平、外向型转移,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劳动者稳定脱贫致富。探究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有序转移过程中,健康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教育扶贫的研究方向。
一、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总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2564.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2.6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7.15%,乡村人口1611.59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85%。农村劳动力达到1192.6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74%。在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且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趋势强劲,主要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
(一)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在逐年增大。201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520万人,是2007年的2倍多。
(二)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2007年以来,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中, 16~46周岁的占90%以上,其中16~25周岁占34.1%,26~35周岁的占26.8%,36~45周岁的占27.72%,46周岁以上的占11.38%。表明甘肃省农村转移劳动力集中在青壮年劳动力,而且16~25周岁年龄段青年劳动力占的比例最大。
(三)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学历趋高但技能缺乏。2011年末,全省农村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业人员达到171.28万人,比上年增加7.14万人,增长了4.34%;初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为407.65万人,比上年增加7.65万人,增长了1.91%;小学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基本与上年持平;文盲、半文盲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10.07万人,下降了8.57%。但由于缺乏技能,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只能在建筑、商贸仓储、运输、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呈现体力型、低技能、低收入、就业不稳定等特点。
(四)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趋于外向型。从转移流向看,每年到中东部发达地区就业人员,占转移总人数的32.65%;到新疆、内蒙等西部地区的建筑工、摘棉工,占转移总人数的61.78%;到省内城镇就业创业人数仅占5.57%。其特点是外向型就业人数多,低技能就业人数多,在当地就业创业人数少,这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利。
(五)全省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为劳务输出。甘肃省人均耕地达2.65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70%以上耕地亩产仅为477.5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1.3斤。由于土地资源禀赋差、产出率低,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目光投向农业生产以外,劳务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全省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8万人,创劳务收入527亿元,是全省全年生产总值5020亿元的10.5%。劳务人员人均收入9981元,是全省农民人均收入3909.4元的2.55倍。
二、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状况。全省现有高中阶段教育学校992所,其中普通高中、完全中学722所,中等职业学校270所。2011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22.15万人,比上年增长0.87%,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91万人,较上年下降13.32%,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约6.5∶3.5。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营造发展氛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十五”末相比,学校总数虽从297所下降到270所,但占地面积增加2.46倍,校舍面积增加2.19倍,固定资产总值增加2.44倍,专任教师增加3336名,双师型教师增加30%;在校生数达到34万人,同比增加15万人,增长78%。全省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职业教育对甘肃经济社会的贡献。劳务经济是甘肃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劳动者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水平的新途径,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