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冶金材料第0章 1
作业: 1、A形成元素扩大γ区,稳定A体,F形成元素缩小γ区,但除了Co、Al等少量元素外,几乎所有Me都使“C”曲线右移,起了稳定过冷A体的作用,如何理解? 2、Me使“C”曲线右移,即使所谓的“孕育期”变长,“孕育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W、Mo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影响不大,而对珠光体转变的推迟作用大,如何理解? 第八节 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淬火钢通常具有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两个介稳相. 马氏体: 随温度上高,碳从马氏体中析出,形成碳化物及其聚集长大,有些合金钢在高温回火时析出特殊碳化物.具有高应变能的马氏体分解产物α相要发生回复和在结晶,同时还有残余奥氏体转变,这些过程有先有后,有的交叉进行。 一、合金元素对马氏体分解 ( Martesite decomposition )的影响 马氏体分解过程包括碳原子在马氏体的晶体缺陷处偏聚,介稳碳化物析出,伴随马氏体中碳含量的降低,Fe2.4C-Fe3C, 合金元素阻碍马氏体的分解,把它推迟到更高温度。碳化物形成元素阻碍马氏体的分解,在马氏体中保留更多的碳,这和它们和碳的亲和力较强有关。把马氏体分解完毕的温度从260提高到500度左右。 其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钒的作用最显著,钨钼次之,铬又次之。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硅铝磷也能阻碍马氏体分解。 硅能把马氏体分解温度由260提高到350,并推迟Fe2.4C溶解和Fe3C析出。硅在低温下不能扩散,形成的Fe2.4C中含硅量为平均含量,而新形成的Fe3C中不能溶解硅。必须从Fe3C中扩散开去,成为马氏体分解的控制因素。 一、M分解(Martesite decomposition) 低温回火时,C和Me的扩散比较困难,Me的影响不大。中温以上,Me的活动能力增强,对M体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Ni、Mn的影响很小; 2)K形成元素阻止M分解,其程度和它们C的亲和力大小有关。这些Me↓ac,阻止了渗碳体的析出长大; 3)Si比较特殊: 300℃时强烈延缓M分解。 Si 、Fe的结合力Fe/C,↑ac → ∴↓ε-FeXC的形核/长大; Si能溶于ε,不溶于Fe3C,Si要从ε中出去∴↓ε-FeXC → Fe3C。 含2%Si能使M分解温度从260℃提高到350℃以上。 合金钢回火时M中含C量变化规律, 一般规律如图7.由图知: ①渗碳体形成开始温度和合金化无关; ②含非K形成元素(Si除外)的合金钢(线2)和C钢(线1)规律相同; ③相同回火温度Tt下,合金钢M中含C量要比C钢的高,如图中的C3C1,2; ④不同合金,M中析出特殊K的温度TK是不同的,线3的下降幅度也是不同的。 图7 回火时M中C量的变化 二、Ar的转变( Transforma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 ) 淬火钢回火时Ar的转变遵循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规律。 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高合金钢中存在Ar的中温稳定区,在此温度范围(500~600oC)回火后,冷却时发生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称为“二次淬火”。 Ar在中温稳定区加热可能发生两种变化: 1、析出部分K,↓Ar稳定性,Ms升高,冷却时发生M转变; 2、Ar反稳定化,碳原子形成的柯垂耳气团消失,Ms升高,冷却时发生M转变。 三、合金元素对碳化物析出的影响 碳钢中马氏体在低温回火时,分解析出的Fe2.4C在260 ℃以上开始溶解,同时析出Fe3C. 合金元素硅铝磷可推迟这一转变到300 ℃以上,铬也有较弱的推迟作用. 随Tt的↑,Me将发生明显的扩散,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离开碳化物,碳化物形成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形成合金渗碳体. 合金元素在K和α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其组织变化程度处决于Me和C的扩散程度。各元素明显开始扩散的温度为: Me Si Mn Cr Mo W V T, ℃ 300 350 400~500 500 500~550 回火时碳化物K的形成 (K forming in tempering) 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变化为: 1)K长大 聚集温度:M3C型,350 ~ 400℃;其它K,450 ~ 600℃; 2)K成分变化和类型转变 强K形成元素不断取代Fe原子,当达到一定量时K类型发生转变,生成更稳定的K。K类型转变顺序为(不是所有的合金钢都有如下转变的): K转变ε-FexC→Fe3C→M3C→亚稳特殊K → 特殊K T, ℃ 150 150 ~ 400 400 ~ 500 500 钢中能否形成特殊K, ①首先取决于Me性质、Nm/Nc比值; ②其次是T和t 。如:Cr量超过M3C中最大固溶度18%时,会转变为复合特殊K(Cr,Fe)7C3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1 Fun numbers and letter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一起)(2024)英语二年级上册.docx VIP
- 印刷成本核算方式.docx VIP
- 森林防火教学课件.ppt VIP
- 二级保密资格档案目录(24盒)优质材料.doc VIP
- 2025水利工程五大员专业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宣贯ppt课件.pptx VIP
- 游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孙九霞全套PPT课件.pptx
- 东芝 e-STUDIO 2000AC 2500AC 彩色复印机维修手册(拆卸安装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