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曹魏处理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关系思想
简析曹魏处理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关系思想摘要:自曹操起兵一直到魏国灭亡(190年—265年),曹氏集团及之后的曹魏政权一直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政治实体。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同周边及境内其他民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民族交往,除了政治家、将领们对于民族关系的思想的直接描述,他们在具体实践中,也体现出了三个“民族关系思想”:招徕安定思想、德化信服思想、离合强弱思想。这些思想是曹魏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曹魏;招徕安定;德化信服;离合强弱
1.招徕安定思想
招徕安定思想的内涵,就是将敌对国家或势力上的其他民族通过怀柔、优惠、强制等手段迁移至自己领土或势力范围之内居住。招徕安定思想是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长期执行的一项民族政策,也是曹魏政权一直能够从容应付孙吴同蜀汉连年征伐的一个对策性政策,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为曹魏的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该思想的提出者是张既,提出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当时曹刘汉中之战,曹操失败,退出了汉中地区。刘备集团趁势占领了汉中,对关中三辅产生威胁。“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可劝使北出就谷以逼贼,前至者厚其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①从此以后,招徕安定思想就成为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长期坚持的一个政策。
其次,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长期对立战争使得中原汉族人口数量大为减少,汉族之外的人口成为了曹魏、孙吴、蜀汉三国发展人口的目标。蜀汉作为三国之中地域、人口、势力全面落后的国家,对于其他民族的争取是其一个既定策略。作为应对,张既提出招徕安定思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是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西边防御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整个国家层面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在张既提出招徕安定思想前后,曹魏一直坚定的实行了这一政策,在具体的执行中,曹魏十分重视让其他民族成为自己的人民。郭淮甚至据此提出了与蜀汉争羌的想法,目的就在于使蜀胡交离,削弱蜀汉力量。②在实际操作中,招徕安定思想既加强了曹魏的力量,也削弱了蜀汉势力的力量,效果良好。
最后,就这一思想转化为政策的影响来看。招徕安定思想在军事对抗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一思想招徕了大量其他民族,也为十六国时期民族动乱埋下伏笔。但是招徕安定思想的不足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执政者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很好的安置和对待招徕各部,未能达到安定的效果,把本应该分两步走的战略实施成了“烂尾工程”。
2.德化信服思想
所谓德化信服思想,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诚信思想,二是怀柔思想。一般说来,诚心思想是怀柔思想的手段和准备阶段,而怀柔思想是诚信思想的目标的良性结果;两者相辅相成、前后相继。
首先,就曹魏面临的局面来看,他们占有汉代十三个州的九个,吴蜀加起来一共才只有四个。在如此广阔的地域上,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要同匈奴、鲜卑、乌桓、羌、氐诸多其他民族打交道,其复杂程度,远超过孙吴同山越、蜀汉同南蛮、羌打交道。而且自己境内的民族也时常被吴蜀所利用,使用严厉的民族政策是不符合北方地区的安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在实践中贯彻德化信服思想,希图以诚信为基础,逐步达到怀柔的地步。
其次,从实践上来看,曹魏以诚信怀柔为主要手段。德化信服思想作为魏晋南北朝时代民族之间诚信思想的一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再次,诚信思想是中华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思想。德化信服思想在民族关系实践中,应用最多的还是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的时期,在这两个时期的德化信服思想和曹操时期是一脉相承的。而德化信服思想和招徕安定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和关联性的,可以看到汉族政权对于少数民族平和的心态和向往和平的愿望。
最后,从实行效果来看,德化信服思想帮助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很好的安定了其他民族的内心,从而使得从陇右到辽东的广大北方地域成为了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的稳固后方,为他们灭蜀和最后晋国三分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离强合弱思想
“离强合弱”思想的源头应该是纵横家,与“远交近攻”思想有共同之处。所谓“离强”,就是用各种手段,破坏相对强大的敌视力量的内部团结,使其失去统一的与自己为敌的实力;而所谓“合弱”,就是帮扶敌视力量中相对较弱的一方,使其站在自己战线一边,共同对付相对强大的敌视力量。
曹魏对待匈奴的政策贯彻了“离强合弱”的思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将南匈奴呼厨泉单于扣留在邺城,使其无法亲自统帅匈奴各部。同时又让亲魏的右贤王去卑去匈奴监国,以制约左贤王,使得匈奴各部相互猜忌、相互制约,无法相承统一整体。后来,曹魏又将南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居六郡,各“部立其中贵者为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