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

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 江波(以下简称江)先生是广西 彩调团创始人之一,曾先后任该团 导演,副团长,顾问.他从事彩调艺 术事业50多年,执导,创作,改编彩 调大小剧目数十个,其中((t-n打j 鸟》《龙女与汉鹏》《假报喜》《阿三戏 公爷》等一批剧目已成为彩调剧的 经典代表作品;曾参与改编,导演着f 名歌舞剧《刘三姐》;多次获国家级 和省级奖.} 受广西宜州市文联的委托.漓 江出版社总编辑宋安群f以下简称 宋1于2003年l2月14日,28日两次对 江波先生进行了采访.下面是访谈f 记录. 宋:江老师,几十年来你一直活! 跃在彩调艺术领域,为我们国家这{ 门重要的地方剧种做出了无与伦比J 的贡献.众所周知,你搞彩调是从宜 州起步的,宜州人为此也津津乐道, 引以为骄傲.这次.宜州市文联主席 谢树强委托我对你进行一次采访,} 并嘱我一定要写成一篇访谈录在 《宜州文学》发表.他们想通过这篇『 访谈,向读者介绍你和宜州以及你 和彩调的关系,并就此为宜州市积 留下一篇第一手的详实的文化史志f 资料.我觉得这是个很有创意的设 想,其意义和影响肯定会超出《宜州f 文学》和宜州市的范围.我一直非常 崇敬你;做为一个宜州人,我也很想 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点事情.于是 史春秋一 讧波访谈录 ●宋安群 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请原谅我来 打扰你,也非常希望你能为我创造 条件完成任务,实现宜州人民的这 个美好的愿望. 江:宜州方面太客气.我并没有 做多少工作,长期以来,他们总是待 我非常热情.说到宜州,说到彩调, 我确实有说不完的话题的. 宋:江老师你是江西人.你是什 么时候到宜州的?当时以什么职业 谋生?在宜州的哪些单位做过事?住 过哪里? 江:我老家是江西萍乡安源的. 为找生活来到广西先是1942年在 桂林读广西省立艺师的美术研究 班,学习图画也学音乐.1944年,天 河县f现罗城县)国民中学校长姚之 楷到桂林艺师物色老师,中意于我, 就把我聘到了天河小学.当时路过 宜州后.还要走50多公里路才到天 河.1946年,经宜山庆中的一个体育 老师介绍,我到宜山庆远中学任高, 初中图音老师,一直做到1949年底. 解放初做过宜山专区文化馆馆长, 专区文联秘书.当时曾住过的地方 有庆中东楼,东门孔庙庑院,东门窗 口朝街的一间旧平房等处. 宋:你第一次看彩调演出是什 么时候? 江:那是1944年元月吧.~gH,-J我 跟一位历史教师走路去天河.到下 里的时候住在一个小客栈.夜里.我 已经睡下了.听到了一阵阵的锣鼓 声,唱歌声和笑声.我起身来看,看 到一块小场坪上有很多人在看戏, 约莫百把人吧.那舞台是几个谷桶 搭成的,点着煤油灯照明,一两把胡 琴,几个敲锣打鼓的,演员是男扮女 装,还男唱女声,两个人转来转去 的.看得观众笑声不绝.一问,说是 唱调子.现在想起来,就是对子调 了.那夜,到了鸡叫,唱的看的才散 伙. 宋:你第一次着手搞彩调是什 么时候?所做的第一件有关彩调艺 术的事情是什么?比如说表演呀,导 演呀,编剧呀,组织活动呀等等. 江:我做的第一件有关彩调艺 术的事情,可以说是调查,采访吧. 那时,1951年初.地委宣传部部长阮 庆对我说,宜山县城有桂剧团.你去 乡下看看,还有什么剧种没有?我就 独自一人徒步从宜山走向叶茂,怀 远,德胜,都街,东江等地,跑了一个 多月.第一站访问的艺人是宁国庭 一 路还访问了许多民间艺人.第一 次了解到了彩调的沿革,历史.录下 了唱腔l0o多首回来向阮庆汇报 后,他很重视,决定马上办艺人训练 班.将一些有点基础的民间艺人集 中在谭村培训,虽然生活很艰苦,睡 稻草,奖励他们的也仅是一条毛巾. 但大家劲头很大,录了不少唱腔.还 用旧唱腔填新词,配合土改试点排 了一些节目.我写了个彩调小戏《看中都有亮点.如果要讲最有亮点的, 布告》的节目,还立了个小功.我看是那个弦乐和打击乐同时进行 宋:在彩调艺术领域里,你第一演奏的”长锣”,这套锣鼓牌子又称 件产生影响的文字工作是什么?为”一条龙”.它因能够反复地长时 江:应该说是《调子曲集巴.彩间演奏,并因它的音乐形象似条活 调原先叫”调子”,也叫”采茶”,”哪生生的滚动摇摆的长龙而得名,它 呵嗨”,”对子调”.1956年才定名为不受时间空间约束地遨游在许多彩 “彩调”.刚解放那时,没有什么文字调剧的演出之中.宜山人爱叫它”一 资料.当时我们录了些唱腔,也只是条龙”.在农村只要”一条龙”一响, 油印本.我当时是文联的秘书,和当四面八方的群众,三三五五,老老少 时的文联干部冯琪一起编了一本少就拿起电筒,举起火把.有的还扭 《调子曲集》,经曲艺家张悦推荐,送起矮桩哼起调子,纷纷来到戏台子 到武汉的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面前.有一次,我同一个”七紧八松 社,于1954年正式出版.1955年由湖九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