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教师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主要结构特点,历史与现实相融合的写法。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掌握运用现场景物寓意抒情的写法。
3、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二、知识积累:
1.什么是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新闻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when:何时 ②where:何地 ③who:何人
④what:何事 ⑤why:何因 ⑥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②短:消息要求短。
③快:时效性。
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①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②开头(电头):用来交代消息的来源。
③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④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⑤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⑥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预习感知
1.走近作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在作者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2007年获第八届韬奋新闻奖。杨国强,新华社高级记者。
2.背景资料
英国在1841年1月26日占领香港岛。1842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宾纳乐和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以租借为名,取得了新界,为期99年。1898年7月1日生效。
3.文题解读
运用了倒装句式,新颖别致,意味深长。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4.给加点字注音
瞩(zhǔ)目???冉冉(rǎn)
5.释词
瞩目:注视;注目。
掩映:相互遮掩而且又映照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
终结:最后结束。
冉冉:本意为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
四、阅读课文
五、问题探究
1.?划分这篇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解析: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叙述了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彻底结束。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是新闻的主体。作者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和离开香港。
2.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解析:标题有两层意思。一方面,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3.?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解析:文章虽短,但文中却写了三次降旗。第一次写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降旗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这时候的降旗很平常,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因为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降旗是写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次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结束了,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4.《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解析: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院传染病八项检验报告单可编辑.docx VIP
- 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规范.docx
- 可编辑word模板:红色中国风边框贺报模板喜报word模板.pdf VIP
- 铁路轨道:直线轨道几何尺寸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新建医院项目勘察-设计-施工(EPC)项目承包人实施计划技术方案.docx
-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设计.docx VIP
- 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超声介入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 .docx VIP
- 液化气公司(燃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2022-2023新标准完整版).docx
-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pdf VIP
- 新闻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