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课件 - 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怀古迹》课件 - 副本

《咏怀古迹》共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祠,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shì)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官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66年,与《秋兴八首》写于同一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才叫《咏怀古迹》。 主旨: 借史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恨。但他不敢明说,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的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咏怀古迹(其三)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杜诗的沉郁与伤感或忧郁有质的区别。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更多的是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 * * 唐·杜甫 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找出其中点明昭君情感的词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昭君家乡的自然风光 拟人手法,写出千山万壑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侧面烘托昭君坚强的性格 一 去 独 留 紫台 青冢 连 向 朔漠 黄昏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无边无际的大漠;笼罩四野的昏黄 生离汉宫 死葬异域 对比 对比 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 “朔漠”相对,即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不幸、孤苦 孤寂、冷落 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 对故土深沉的爱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同情之意、悲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悲 剧 凄 凉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时间之长 怨恨之强烈 美不得宠 生离汉宫 思念故国 为什么怨恨? 昭君 诗人 思念长安 思念故国 才不得用 生离汉宫 漂泊西南 美不得宠 怨恨 怨恨 咏史抒怀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和亲功绩 怨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 登 高 杜甫 体 会 本 诗 的 感 情 基 调 鉴赏景物意象 1、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有何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蕴含诗人的情感和志向。鉴赏景物形象首先分析形象特征,再看形象特征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志向。 2、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情)? 风 天 猿 清 渚 沙 鸟 急 使人感到非常寒冷。(身心俱寒) 高 高天底下使人感到渺小孤单 哀啸 让人听了十分悲伤 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白 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回 鸟儿尚且有家可回,自己无家可归 颔联 这两句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 长江 对比、衬托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因而作者感到凄凉、无奈。 生命的晚秋 短暂 无穷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下 来 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