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欲速则不达。 三军可得帅者,匹夫不可夺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你能背下这些名句吗? 《论语》是记录____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20篇,为__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____”。 春秋 语录 儒 四书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 季氏将伐颛臾 *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相关实词、虚词及句式的意义、用法。 2、学习文章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和反复辩难的对话方式。 3、了解孔子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人生态度。 * 背景链接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还想要讨伐已成为鲁国附属国的颛臾,以扩大自己的实力。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谋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 自学检测一: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论语 颛臾 冉有 社稷 虎兕 椟 柙 lún zhuān yú rǎn shè jì sì dú xiá * 自学检测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有事于颛臾 陈力就列 疾 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患不均 安无倾 相夫子 指用兵,采取军事行动 担任 痛恨,讨厌 回避 想要 托辞,借口 忧虑,担忧 倾覆 辅佐,辅助 文中涉及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家臣 学生 季氏 冉有、季路 孔子 师生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对话的?对于这件事师生的态度各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合作释疑一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文中学生的话: 学生的态度: 支持 赞同 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而在萧墙之内也。 文中老师的话: 老师的态度: 批评 反对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则将焉用彼相 矣?……是谁之过与? * 合作释疑一 1、通读全文,找出文中出现的疑难文言现象,把它们圈画出来。 2、小组合作,探究这些文言知识的含义及用法。 3、准确判断一些特殊句式的特点。 * 1.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而不能来也 2.既来之,则安之。 动词的使用动法,使……来(归顺)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3、相夫子 4、①后世必为子孙忧 ②吾恐季孙之忧 相,名词活用为动词,辅佐。 忧——指忧患的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国”、“家”,奴隶社会中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今义“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1、有国有家者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介词,用。“以”后省略了代词“之”(颛臾)。为:做为。今义:认为。 ? ? 无乃尔是过与 过 是谁之过与 且尔言过矣 名词,错误、过失 动词,责备 形容词,错 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可不译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介词,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介词,表被动 苛政猛于虎 介词,表比较 判断句 是社稷之臣也 介词结构后置句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谋动干戈于邦内 宾语前置句 无乃尔是过与? 被动句 龟玉毁于椟中 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无乃……与”,表推测语气,意为“恐怕……吧”) (“何以……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