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渔父》课件 (课堂实用)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苟活,就像司马迁一样,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他坚强地选择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选择死,比如屈原。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的生存选择是如此的迥异?对于他们各自的生存选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能够认识屈原的伟大人格; 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德育目标 通过对比阅读,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知识介绍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 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正音 渔父( fǔ ) 淈( gǔ ) 餔( bū ) 汶( mén)歠( chuò ) 醨( lí ) 枻( yì ) 濯( zhuó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是以见放 行吟泽畔 圣人不凝滞于物 自令放为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 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 人生哲学 屈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渔父—— 与势推移,明哲保身 (对比 反衬) 说理方法 比喻—— 形象化 具体化 反问—— 强调坚定的决心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总结 * 渔 父 ——屈 原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 屈原代表作有 《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 《远游》《卜居》。 不同。 《楚辞》是一本书,是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其中最主要的作品是屈原写的。 “楚辞” 是屈原吸取楚地民歌营养而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叫“骚体”,因《离骚》而得名。 问:《楚辞》与“楚辞”是否相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文本解读之重要字词 译文:屈原在被放逐之后,来到湘江边上徘徊,(在)江边上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销骨立,一副枯瘦模样。渔翁看到屈原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全世界的人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流放。” 概括本段内容 §1.屈原流放江潭 渔父见而问故。 译文:渔翁劝他道:“圣人/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的任何事物不拘泥执着,并能随着世道变化。如果世间人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何不搅浑泥水而推波助澜?如果世间个个都醉了,您为何不吃酒糟大口喝酒?为什么您遇事深思,行为高出于世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 概括内容 §2.渔父诚心劝告屈原 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过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怎么能用/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我宁愿投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课 家居清洁与整理技巧 课件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pptx VIP
-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docx VIP
- T_WSJD 18.14—2021_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因素测定煤焦油沥青挥发物、焦炉逸散物中苯溶物的称重法.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字帖.pdf VIP
- 湘2017J907 居住建筑节能65%围护结构构造图集.pdf
- 交通局交通安全培训.pptx VIP
- 西南财经大学答辩通用PPT模板.ppt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近代文学》教学大纲.pdf VIP
- 2024美妆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