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老子与海德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老子与海德格

第四章老子與海德格 老子的道與海德格存有論的比較 這是一個東西方融通的時代,也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廣泛的對話與溝通,正藉著不同的型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熱切地談論著,思想的交流、觀念互相地輝映,映照著宇宙亙古長明的夜空,我們欣然發現:古現代、東西方兩顆耀眼的慧星,正以極大的光速緩緩地趨近1,當海德格獨行在Todtnauberg黑森林的路途(way、weg),也聆聽到老子「道」的歌聲。 晚期的海德格,從其對科技文明的批判中,走上了一條本源、開顯(reveal)的思想途徑,對比於老子,其在春秋未葉,對人文封限的反省,意欲回到大自然質樸的人心,海氏與老子的途徑是相通的2,但在進行思想匯通的探討之前,也不要遺忘了中西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海德格是從語言(晚期則為詩)的觀點,來建構其哲學系統,他所站立的時空點是一個第一、二世界大戰混亂、人類唯智是尚,一個虛無困乏的時代,海氏的任務,就是要人從思考或概念的羅網中抽離,回到無思之思或詩意地棲居(poetical dwelling);但老子的時代,是一個春秋未葉、中國先秦的上古時代,思想正綻露出曙光,但道不行早已,老子並無所謂當代西方的哲學系統或語言觀點,也無意於所說,甚至沒有架構系統的企圖或想法,老子只是在一個思想的不經意之處、歷史的交相輝映中,留下了道的蹤跡及其學說的雪泥鴻爪;從時間來做考察,最早的老子版本《郭店竹簡》距今約2300年左右(即西元前4世紀中期至3世紀初),這個時代相當於希臘的柏拉圖(BC427-BC347)時期,所以海德格在《時間與存有》中所說的:要回復希臘原初思想、開顯柏拉圖以來即被遮蔽的形上學傳統,這樣的本源,豈不就是東方的《老子》之作嗎?從比較的觀點來看,海德格曾在其書齋中題下了老子的2句名言:「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看來海德格不僅只有希臘之旅,他對《老子》的道論早就心嚮往之了;從義理思想方面做考察,老子的無為思想其實就是一大自然,而這樣的自然,正是西洋哲學繞行了二千五百年,開顯了作為無蔽的真理(aletheia),回到希臘思想的本源─存有(Sein)之後,才能領略的,更直接地說,在道家的時代,形上學還不成系統,老子所針對的尚非海德格身處的工業化、科技化的當代文明:亦即完全對象化的客體表象世界,老子的時代離開本源並不太久,所以在研究海德格與老子思想之比較時,實不宜把道家時代還不曾有的形上學框架硬套在老子身上,同時也不能忽視人類文明的軌跡,即西方知識論架構的理性思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如此一來才能擷長補短、互取優點,科技之思(即西方概念思考及知識論)不能一概加以抹殺,但對科技之思的本質的掌握,卻是一條存有之真的開顯道路: 「科技並不危險……毋寧說其本質是一種神秘,科技的本質,做為存有必然開顯(遮蔽)命運,才是一種危機」3 這也就是為什麼必須在形上學的比較之後,再做老子和海氏美學方面的匯通,因為只有藝術才能跨越時空,展現語言和思想的本真、實然,道家的觀點有助於我們瞭解海德格哲學的真實內涵,另一方面,海德格的哲學也有助老子哲學走入現代、與形上對話,老子的道正是連接海氏的思路,走出西洋文明之侷限的一條羊腸小徑。4 如同緒論第四節的〈海氏與老子思想的接觸〉中所敘述的,1935年左右,海氏的思想轉向與他在1942年代左右的《老子》翻譯實大有關係,這同時也意味著東西思想交接之可能性: 「海德格本人不能閱讀中文原典,因此他當時只能依賴Victor von Strauss與Richard Wilhelm之德譯本……. 第一句以現代漢語來翻譯,是〝凡是可以言說之意義,都不是恒常的意義〞,透過Willhelm這一詮釋性翻譯,老子之語對於一直放孜孜於追尋〝存有底意義〞的海德格來說,簡直是當頭棒喝!」5 道家豐富的修身養性的方法和實踐的進路正可以彌補海德格哲學論述的抽象、空泛;例如,海氏強調人的「屬已自我」(authentic), 認為人的存在結構:預期決斷(anticipation resolution)可以使隱蔽在世之內的Dasein明白自已是「向於死」的存有(Being-coming-toward-death),但海氏所使用的方式是一種「現象學的描述」(phenomenology description),對海氏而言,人永遠無法擺脫「存在-於世」這樣的在世結構,因此對於「本真-非本真」(authentic – inauthentic),海德格只用「原初」和 (primordial)以及「次生」(derive)的狀態來描寫,除了揭露和展示之外,他其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判斷或是倫理的準則意涵在內,相較之下,道家的價值意味及倫理實踐的功夫理路卻清楚有力得多了,道家不僅講的是一個道體的形上學或基本的存有論(fundmental ontology),道家的目的,都是要透過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