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中译本女性主义意识的再现.docVIP

《名利场》中译本女性主义意识的再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利场》中译本女性主义意识的再现

《名利场》中译本女性主义意识的再现 第33卷第6期 2011年11月 宁夏大学(入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ingxiaUniversity(Humanitiesamp;SocialSciencesEdition) Vo1.33No.6 NOV.20l1 《名利场》中译本女性主义意识的再现 陈梅霞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杰出代表作《名利场》长期以来一直颇受学界关注.小说女主人公利 蓓加?夏泼表现出的冒险和反叛精神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是对传统意义上女性角色消极定 位的挑战.该作品在国内的译介促使我们开始思考原文本中的女性主义精神在目标文本中是否得到相应还原.以 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中译本为个案,从直接和间接方面探究目标文本对原文本女性主义精神还原过程中发现, 杨必女士在翻译中对原文本女性主义精神进行了对等还原. 关键词:名利场;女性主义意识;女性主义翻译;还原 中图分类号:I561.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11)06—0089—04 小说《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巨匠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的成名作,该作品自问世以 来,颇受关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 诠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评论家认为, 萨克雷把道德训诫当做其创作的首要职责,认为他通 过利蓓加这个形象批判了虚伪势力的上流社会和金 钱至上的维多利亚主流价值观.与此相反,也有学者 认为,利蓓加的形象实质上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双性视 角J.19世纪,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及启蒙 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提出的一些思想和理论,如”天 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都对当时人们的思 想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权主义初 露端倪,许多妇女不再满足受制于男权社会的压迫之 下,她们勇敢地站起来反抗男权,争取在经济,政治和 文化等方面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利,并通过各种方式对 男性中心社会进行公开挑战.利蓓加?夏泼便是在 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位勇敢的女权主义者.她才智 过人,聪明有情趣,性格坚强,有胆识有韧性,吃苦耐 劳,对周边人和事物洞察秋毫.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社 会背景的下层女子,她从未气馁,从未自甘仰仗男性, 而是不断追求,不断反抗,与不公的阶级压迫和男权 社会的压迫相抗争,体现出对传统女性被动懦弱形象 的挑战和颠覆. 一 部优秀的英文着作必然需要一部同等优秀的 译作与之相配.我国着名翻译家杨必女士翻译的名 作《名利场》自1957年问世以来,一直为我国外语界 和外语教学界所称道,被人们誉为堪与原作相媲美的 上乘译作J.杨必女士的译作之所以自问世起便声 名大噪,大体是因为她对原作者精神和意图的深刻领 会,以及对原作神韵的惊人再现,这也是大部分学者 对该译作进行研究时的主要出发点.但另一原因却 似乎并不为人所重视,这就是杨必对原文女性主义精 神的真实还原.这也是作者写作本篇论文的初衷,旨 在分析原作中女.f生主义意识的体现,以及译作中译者 采取了何种策略对其予以还原. 一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 女性与翻译的潜在联系固然有着历史因素,但更 多则源自传统观念对二者的偏见.传统观念认为,翻 译总是低人一等,女性作为传统观念中的第二性别, 也只能从事翻译这种低等的职业,如英国翻译家佛罗 里奥就将翻译与女性地位之间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因 为翻译总是有缺陷的,所以翻译必须是女性的.”女 性”和”翻译”都处在话语的低等地位.原作被视为 等级上的权威和强壮的男性,译本则是低下,赢弱,派 生的女.1生J.中外翻译史上,用性别隐喻来表达翻译 现象的例子不胜枚举,流行最广的当数法国翻译家梅 纳13(GillesManage)在1965年杜撰的双关语”Les bellesinfidelles”,意思是”忠而不美,或美而不忠”,把 翻译置于一种”非此即彼”的两难境地.在中国翻译 史上,鲁迅,茅盾,郭沫若等都曾提到”翻译是媒婆,创 作是处女”. 20世纪6o年代末至70年代,欧美女性主义思潮 风起云涌,它从政治,文化以及文学途径全面进入了 收稿日期:2011—09—22 作者简介:陈梅霞(1982一),女,宁夏中卫人,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研究. 一 89— 人文社会学科.上世纪8O年代后期,翻译研究开始 了激动人心的”文化转向”,翻译不再被单纯地看作 是两种语言间对等的转换,而是与种种文化现象紧密 相连的实践活动,这促使人们从更宽,更广的角度思 考翻译现象,翻译的大背景文化,历史,习俗都被纳入 了研究范围.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之后女性主义 翻译观的诞生提供了契机. 西方女『生主义者充分认识到语言所体现的意识 形态,Mill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