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细胞间信息传递的
第三章 细胞间信息传递;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突触synapse:神经元和神经元或其它效应器细胞之间机能上密切联系、结构上特殊分化的通讯连接形式。(Sherrington 1897)
突触传递 synaptic transmission;第一节 缝隙连接与电传递;间隙连接的通透性
受Ca2+和H+浓度调节
间隙连接的功能
传递电信号
细胞分化和生长发育
协调代谢 ;二、电传递;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相对于化学传递来说,通过电突触进行的信息传递有如下特点:
(1)双向性传递
(2)传递速度非常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
(3)对缺氧、离子或化学环境的变化不敏感;第二节 化学传递的一般规律;一、认识化学传递的历史;二、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机制;经典突触
轴突-树突式 最为多见
轴突-胞体式 较常见
轴突-轴突式 是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前易化的结构基础;四种组合形式突触模式;非定向、开放式突触传递;化学突触传递的过程
当突触前神经元有冲动传到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外Ca2+进入末梢轴浆内,导致轴浆内Ca2+浓度的瞬时升高,由此触发突触囊泡的出胞,引起末梢的量子式释放。
递质释入突触间隙后,经扩散抵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的改变,使某些离子进出后膜。突触后即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从而形成突触后电位。
递质随即被降解或重新摄回轴突末梢。;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animations/synaptic.swf
/v/b1240625617.html;突触后电位
是局部电紧张?电位,其幅度由突触前兴奋的频率和突触的性质决定,且不能长距离传播。
EPSP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局部去极化电位
快EPSP Na+和K+的通透性增大 , Na+内流为主
慢EPSP 潜伏期100~500ms, K+电导降低, 递质可能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在交感神经节
IPSP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局部超极化电位 ,抑制性递质(如?-氨基丁酸),突触后膜对K+或Cl-的通透性增大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3. 突触整合与神经回路;突触后膜电位改变的总趋势决定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当突触后膜去极化并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发生在轴突始段。
整合:突触后神经元对各种突触前信号的综合处理过程(integration)。
空间总和spatial summation
时间总和temporal summation;辐散
会聚
反馈
;三、化学突触传递的信使分子—神经递质;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也在突触传递中发挥关键作用, 但它们并不严格符合经典神经递质标准。 ;?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Robert F. Furchgott 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释放一种被他命名为 “ 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 维持血管张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Furchgott 和 Louis J. Ignarro ( 1987 )分别独立地提出 EDRF 的本质是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1992 年 NO 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法.ppt.ppt VIP
- 公关语言学幻灯片.ppt VIP
- 2019版最新18项护理核心制度.docx VIP
- GPS静态网的布设.ppt VIP
- DB32T 2887-2016 曳引电梯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 .pdf VIP
- 《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中职语文高二同步课件精选(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5月18日河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数据挖掘教案.doc
- DB42T 2390-2025 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