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写作·语交际.pptVIP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性学习·写作·语交际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名句欣赏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为: 月光如水,吹箫的美人披着清辉,就像洁白光润的玉人儿;箫声悠悠。飘散开来,融入江南秋夜。这是怎样的一番良辰美景啊! 江河湖海架金桥;东西南北筑福路。 南北东西(方位词)-江河湖海(水系名词)词性不完全吻合;但陆上铺路、水中架桥,合情合理。 路通千家路赶路;桥延万户桥连桥 白描手法,自动说明作用(桥与路之间关系) 3路-3桥 一湖秋水映明月;两江烟雨锁虹桥 文句意境开阔,浮想联翩 (风景美) 一湖—两江,秋水—烟雨,明月—虹桥(动词连接)。 别梦三更牵故土;家书万里架心桥 律句联(词性)。 浅而不俗,恋而不伤,思而不怨,离而不苦 第六模块 桥的故事 第七模块 桥意新释 诚信桥、友谊桥、信息桥、文艺桥、警民连心桥…… 第八模块 故乡的桥 福清古桥 勤劳勇敢的福清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建造数量众多的古桥。这些千姿百态的福清古桥,在为百姓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玉融大地添增了风光。 由于福清盛产花岗岩,所以古桥多为石板铺设。宋代以来,因为福清工匠开采凿琢和吊运重型石料的技术有较大发展,所以建造古桥盛行于宋、明两代。据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福清当时的古桥有60多座,有年代可考的有32座,其中宋桥17座、明桥12座、清桥3座。比较著名的古桥有:小桥、里桥、龙首桥、永济桥、水陆桥、宏路桥、龙江桥、灵源桥、波澜桥、五龙桥、桥尾桥、万安桥、迎仙桥、瞻阳桥、航下桥、蹑云桥等等。 福清古桥造工精细,坚固耐用,充分显示出古代福清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但由于历经沧桑岁月,这些古桥多已荡然无存。如今还保存原貌的,只有龙江桥、蹑云桥和波澜桥3座了,其他尚存的古桥大多历经多次重修或重建。 福清海口龙江古桥 福清市东隅有一镇称海口,顾名思议地处海边。福清的母亲河龙江在此入海,龙江虽不长,但流经海口时,却江宽5里,水深5丈,每逢涨潮,波涛滚滚,汪洋一片。一座宛如巨龙的长桥——龙江桥,就横卧这里,千百年来造福两岸民众。   龙江桥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桥长476米,宽5米,两旁有石构扶拦。全桥有39座船形石墩,远远望去,犹如长龙卧波,颇为壮观。 龙江桥西南端建有两座七级六面实心石塔,塔高6米,有联曰:“长桥镇海口,双塔锁巨龙”,描绘的就是龙江桥的雄姿。   龙江桥建成迄今,已历893年风雨侵蚀,海浪冲击,依然坚实如初,担负着沟通两岸民众往来的重任,足见古代造桥工艺之高超。   龙江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没有配备旅游设施,以至游客罕至。海口镇政府现已将龙江古桥列为“乡村旅游”的主要人文景观,与周边的弥勒岩、瑞岩山、双林寺、林则徐祖居、林则徐公园等联成一串,形成系列人文景观。镇政府计划筹资整治龙江桥两头的环境,建造旅游设施,相信不久的将来,前往龙江古桥的游客将与日俱增。 福清海口龙江古桥 福清海口龙江古桥 福清海口龙江古桥 福清海口龙江古桥 利桥 “利桥”,古称龙首桥,原址在福清县城南门外,横跨龙江两岸,始建于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元至治二年(1322年)重修。明万历初年(1573年)县令许梦熊又主持修葺。当时因此桥恰与南门直视,面对县衙,为迷信风水者所忌。时叶向高之子叶成学与父老诸生向县令凌汉翀建议把此桥搬迁到小孤山。移桥工程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冬开始,竣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历时十年。此桥长180米,宽5米,共有19孔,为石砌墩台的石板桥。清康熙、雍正年间虽有修葺,但终因年代久远,南端有8孔已毁。??    利桥 1958年当地政府在原桥上加设木梁木桥面,改造成八字形桥台,成为今天的10孔桥。1980年又加建钢筋混凝土台帽,结构为装配式钢筋水泥空心板,桥全长90.1米。利桥塔,又名瑞塔,与利桥移桥时同时建造,塔高34米,用雕琢精致的花岗岩砌成,外形为仿木构楼阁式,七层八角,圆周长24米。第一层北面开门。匾额上镌刻“凌霄玉柱”,其余七面设佛龛。??   利桥塔也由叶向高之子叶成学同知县捐款而建,屹立于新的利桥之畔。相传利桥塔卜基之日,天空突变,由阴转晴,有五彩云朵从太保山方向飘来,覆盖塔顶烂漫辉映,因而得名。全塔有大小浮雕菩萨、力士、佛像等400多幅,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每层各有门神把口,八角檐端均坐镇一尊镇塔将军,共56尊。1984年再次修整时,又建了围墙和塔盘,对保护此塔起了很好的作用。 利桥 蹑云桥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