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国文选
中文鑑賞與應用(二)大學國文選(下) 環球科技大學文哲課程委員會編著 謝金安老師講授 第十五課日喻 壹?經典閱讀 題 解 本篇文章雖是寓言體,實際上也屬於「贈序」類。這是蘇軾送給渤海吳彥律,以鼓勵他求學必須不斷學習,時時去驗證,然後檢討改進,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不能浮光掠影只追求皮毛,否則終究是霧裡看花罷了。 作 者 蘇軾(西元一○三七~一一○一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 蘇軾的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既能關注朝政民生,保持獨立的見解,又能隨緣自適,達觀處世。宏博通達的學識才華和飽經憂患的人生體驗,也玉成了蘇軾文學體裁多樣,內容廣博,立意新奇,呈現出「吞五湖三江」的氣象。 賞 析 文章一開頭作者以「盲人問日」開始。 第二段由上文的故事引申出「識日」和「見道」兩者的共同點。 第三段講「求道」的正確方法。 第四段透過「南方多沒人」這一段說明實踐的重要性。 結尾正面鼓勵吳彥律,說明行文目的,但意在言外。 這篇文章語言十分流暢親切,但是在輕鬆、風趣的後面又儼然存在著嚴肅的目的,這正是作者大量用比喻來寫說理文所取得的效果。 第十六課賣柑者言 壹?經典閱讀 題 解 〈賣柑者言〉文體為寓言性雜文,作者藉賣柑者之言,諷刺元朝末年,文臣武將的庸碌、無能。本篇為《誠意伯文集》中問答語四篇之一。此篇以觀物憤世之心,剖析物理人事,言覈而辯。本文主要藉賣柑者之口,說明世之為欺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諷寓之意不言而喻。 作 者 劉基(西元一三一一~一三七五年),字伯溫,明處州青田(今之浙江青田縣)人。元末進士,通經,尤擅長天文兵法。 作者以開國元勛,留心經濟,藻鑑群倫;功業文章,兩俱不朽,與宋濂並稱一代文宗。 賞 析 本文假託賣柑者之口,諷刺當時文武官員欺世盜名,只圖富貴。全文分三段,首段自「杭有賣果者」至「玉質而金色」,記敘賣果者善藏柑。自「視其中」至「為欺也」,記敘其柑中乾若敗絮。次段為全文主旨所在,自「賣者笑曰」至「而以察吾柑」,記敘賣柑者言,所謂世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非獨賣柑者;諷刺當時官員庸碌無能,欺世盜譽的情況。末段自「予默然無以應」至「而託於柑以諷耶」,記敘聽者默然無以應,似落實賣柑者言乃有所寄託。 第十七課《傳習錄》選讀 壹?經典閱讀 題 解 第一則選自中卷〈答聶文蔚〉書信之其中一段,主要說明「致良知」之真諦,不過是推擴內心之真誠惻怛於事事物物上,以此事親、從兄、事君等等行為,莫不圓轉如意,無須向外假借其他原則,單一致良知便可修身、齊家,甚而治國、平天下。 第二則選自下卷,為門人黃省曾所錄,說明儒家之仁民愛物,雖是無所不愛,但其中仍有差等,與墨子的兼愛絕不相同。 第三則同樣選自下卷,同是黃省曾所錄的部分,討論天理與人情如何並行不悖。 作 者 王守仁,字伯安,自號陽明子(曾隱居陽明洞的緣故),學者稱為陽明先生。 陽明之學前後經歷三次變化,開始是氾濫於詞章;繼而遍讀朱子之書,窮究格物之義,相傳在陽明二十一歲時,曾因格竹子而格出病來,終無所獲,於是改研佛老之學;最後得罪宦官劉謹,被重打四十大板,後放逐到人煙稀少、毒蟲猛獸充滿的貴州龍場驛。在龍場驛悟出「格物致知」,確定「致良知」之說,以此奉行終生,教授弟子。今有《王陽明全集》傳世。 賞 析 第一則是有關「致良知」的說明。 第二則討論「仁愛」的問題。 第三則主要討論天理、人欲的問題。 第十八課西湖七月半 壹?經典閱讀 題 解 〈西湖七月半〉是對昔日杭州人,七月半遊西湖的風習和情景的追憶,通過具體生動的描繪,表現了作者清高自傲的思想和風雅不俗的情懷。 作 者 張岱(西元一五九七~一六八四年)字宗子,一字石公,別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他雖出身書香門第,並未入仕,性好山水,對於音樂、戲劇都有很高的修養。作品有公安的清新、有竟陵的冷峭,又有王思任的詼諧,並曾受徐渭的影響,在晚明小品文作家中,可稱第一。著作頗豐,現在流傳的只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環文集》及《石匱書後集》幾種。 賞 析 全文寫月不過兩句:一句是「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 面」,從湖光山色寫其皎潔;一句是「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從人的感受寫其清涼。寥寥數語,給出一幅西湖月景圖,充滿詩情畫意。這樣,雖然全文的重點在寫看人,而其立意卻仍在寫看月,以他人之無意於看月和不懂得看月,來襯托自己以及跟自己同調的一群領略湖山月色之美的清興,進而抒寫了卑視庸俗之輩的清高雅潔的思想情趣。 第十九課黛玉葬花 壹?經典閱讀 題 解 本文節自《紅樓夢》第二十七、二十八回,「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最富神奇魅力的片段之一。 論小說人物之形象塑造,題材之真實生動,語言之摹寫精妙,結構之完整細密,氣氛之絲絲入扣,文筆之通暢流利,主旨之深刻警策,對生命情感有高度反省覺悟者,實
文档评论(0)